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正本下落
《永乐大典》——瑰丽的明珠,扑朔迷离的存亡之迷
自古以来,典籍之海洋孕育了无数的知识瑰宝。在这其中,《永乐大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编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这部大型百科全书汇聚了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艺、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远超西方的百科全书三百余年。它既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永乐大典》的命运却历经坎坷。由于原稿本浩繁,清钞完毕后无法刊刻,只曾重录一部精妙无比的钞本,被称为“永乐钞本”或“正本”,藏于明朝的北京文楼。历史长河中,多次灾难使这部宝典面临危机。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原稿本在南京文渊阁化为灰烬。明世宗嘉靖年间,皇宫火灾更是让宝典一度生死未卜。
出于对宝典的珍视,明世宗决定耗时六年重录大典,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尽管重录了副本,明清之际管理不善导致副本亡佚二千余卷。至清代乾隆年间,尽管加强了管理,但《永乐大典》副本仍历经劫难,几乎丧失殆尽。历经第二次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劫毁,这些灾难都是针对的副本,那么正本又在哪里呢?
这个谜团引起了世人极大的关注。上一个世纪末,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公布了他30年的研究成果,指出《永乐大典》正本可能仍存于世,可能被藏于北京十三陵中保存最好的永陵之中。这一发现使《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这部大型百科全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丰富的资料,更在于其所承载的千年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无论《永乐大典》正本是否仍存于世,它所代表的古代文明智慧和对后世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每一次的发现与,都是对古代文明的致敬与尊重。《永乐大典》的存亡之谜,将继续引发世人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