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是些什么?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江淮地区的一道独特风景,家家户户悬挂钟馗像,以镇宅驱邪。这一传统习俗源远流长,体现了人们对平安顺遂生活的向往。
赛龙舟,这个端午节的另一大盛事,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这是为了纪念贤臣屈原,人们划船追赶拯救,形成了龙舟竞渡的传统。划龙舟也是为了驱散江中的鱼群,避免它们吃掉屈原的尸体。这一习俗在吴、越、楚等地尤为盛行。
台湾地区的龙舟竞赛始于清乾隆二十九年,而香港和近现代的英国人也有模仿我国人组织的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所述,端午节原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妃的节日,赛龙舟便是其中的半宗教、半娱乐性节目。
几千年前,原始图腾社会的水乡部落人民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蛇虫、疾病的侵害和水患的威胁,尊奉龙为祖先兼保护神。他们把船造成龙形,画上龙纹,每年的端午节举行竞渡,表达对龙的尊敬,也表明自己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在端午节,荆楚之人还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了防止鱼吃掉这些食物,他们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后来逐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雄黄与酒混合后,具有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在民间故事《白蛇传》中,雄黄酒还能使白蛇现出原形。这一习俗在长江流域的人家十分盛行。
而在贵州地区,端午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游百病。男女老幼都会去野外游玩,穿新衣,中午时分,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人们会用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之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玩的人,一年到头都会觉得不吉利。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也是一种传统习俗。香囊内藏有朱砂、雄黄、香药等,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结成一串,玲珑夺目,既有避邪驱瘟之意,也有点缀之风。
这个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的期盼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