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军费预算1.45万亿元 增长7.1%
五月五日清晨,中国财政部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了关于今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指出,中国的军费预算今年设定为人民币1.45万亿元,相比去年增长了7.1%,增幅上调了0.3个百分点。此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某些国际媒体纷纷报道,暗示中国正在挑战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并以强大的军费支出持续扩大影响力。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军事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这样的说法过于夸大其词。他指出,虽然今年的军费预算有所增长,但这个增幅实际上并未形成突出的变化,特别是考虑到通胀因素后。显然,军费增长的背后存在着多种复杂因素。有人甚至把这一增长与俄乌局势挂钩,但专家认为这种联系毫无根据。他强调,尽管全球范围内存在对战争的担忧,但中国的军费预算与俄乌局势并无直接关联。德国之所以突然增加军费预算,是因为其地理位置靠近乌克兰且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而中国的预算早已在数月前确定,与俄乌战争的时间线并不吻合。
对于那些认为中国军费增长引发了亚太地区军备竞赛的说法,这位军事专家则批判为“强盗逻辑”。他指出,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军费也在增长,增幅显著,不能单纯地将责任归咎于中国。他批评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一旦强大就会对地区产生威胁的论调是带有偏见的。他认为这种看法源于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当中国实力较弱时,一些国家可能选择忽视或试图同化中国;但当发现中国实力增强时,他们则选择污蔑和遏制中国。专家强调,中国在军事上的克制实际上为亚太地区创造了和平红利。他举例说,尽管亚太地区存在地缘政治摩擦,但中国一直采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避免了剧烈的冲突事件。这不仅对亚太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而且对全球和平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亚太地区之所以能在全球经济中独领风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国的贡献不可忽视。
中国的军费预算增长并非外界所想象的那样充满挑衅和威胁性。相反,它是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自身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在军事上的克制和对和平的追求也是亚太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