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月球起源大碰撞理论最新证据
科学日报报道,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精确的氧同位素测量揭示了令人瞩目的新证据,这些证据表明月球是在大约45亿年前由地球和一颗巨大天体的碰撞形成的。这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已在《科学》期刊的6月6日版上发表,并将在美国加州的Goldschmidt地球化学大会上详细展示。
关于月球起源的谜团——大碰撞理论是否真实存在?
长久以来,大多数行星科学家普遍认为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天体碰撞事件中诞生的,那次碰撞的“肇事天体”被称为忒伊亚。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的真实性,科学家们聚焦于测量氧、钛、硅以及其他元素的同位素比率。这些元素在整个太阳系内的比率有所不同,地球和月球之间这些同位素的相似性却与传统碰撞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相矛盾。这些模型预测月球主要来源于忒伊亚,其组成成分应与地球存在显著差异。
德国的一支研究团队在丹尼尔·赫尔瓦兹博士的带领下,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来对比月球样本中的氧17与氧16(O17/O16)的比率与地球的比率。最初,科学家们使用了通过陨石落到地球表面的月球样本,但这些样本与地球上的水发生了同位素交换,因此他们不得不寻找更新、未受影响的样本。这些新样本来自于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和阿波罗16号任务带回的月球岩石。
经过仔细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月球样本中的氧17与氧16的比率比地球上的要高。赫尔瓦兹博士表示:“虽然这些差异很小且难以检测,但它们确实存在。这意味着两件事:我们可以合理地确定确实发生了大型撞击事件。这些差异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忒伊亚地球化学特征的信息。忒伊亚似乎类似于我们所说的E型球粒状陨石,因为现在的月球是忒伊亚和地球的混合物。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确定月球中有多少物质来自忒伊亚。”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月球起源的新线索,也让我们对地球和宇宙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随着科学家们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我们期待揭开更多关于月球和地球起源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