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要求女人守贞 达官贵人为何却要放荡-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描绘了名为苟才的官吏世界。苟才这位几经宦海沉浮的官员,为了自身的仕途,竟然将丧夫的年轻儿媳献给了好色的制台大人作为姨太太。这年轻的儿媳,豆蔻年华却需守贞,异常诚笃,尽管受尽婆婆的百般虐待,仍坚守节操。
一日,公婆的态度突然转变,双双跪在儿媳的脚下,哀求她屈节顺从,去做总督的姨太。苟才更是以隆重的礼节相待,仿佛进行了一场见祖宗的大礼。面对这样的逼迫,儿媳走到丈夫的神主前,痛哭流涕,悲伤至极,昏厥过去。
救醒过来后,她毅然决定改变态度,表示不再被那些空洞的威胁所束缚。她说:“我此刻不再伤心,我明白了那些都是空洞的言语。那些关于断鼻割耳的威胁,都是古人的疯狂之举。就像唱戏一样,如果台下坐的都是又瞎又聋的人,那台上的演员再拼命也只是徒劳。她要求准备香烛,她要脱孝,准备开始新的生活。”
再来看《儒林外史》中的那位三姑娘,她丈夫死后矢志守节,甚至绝食八日而死。两个月后,她的坚守得到了认可,被奉为烈女,入祠受祭。这一番热热闹闹的仪式表明,封建权势者在对待妇女问题上,始终采取两手策略:一方面要求她们守贞,另一方面又满足自己的放荡欲望。真正的守贞并非简单的丈夫死后不嫁,而是情到深处自然浓的情感坚守。
金代词人元好问曾写下一首感人至深的词,讲述了一只大雁为伴侣殉情的故事。在飞往天空时,两只大雁结伴而行,当其中一只被捕后,另一只并不飞走,而是在空中悲鸣盘旋,最后看到伴侣已死,它猛然俯冲下来投地而死。这样的情感坚守令人动容。
中国古代名篇《千字文》中有“凌摩绛霄”之语,形容大雁飞翔时直冲云霄的姿态。大雁是禽中的灵物,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坚贞不渝的象征。不论生死离别,剩下的一只孤雁也绝不会再找伴侣。动物尚如此,何况人类呢?我们应该学习那种深厚的情感坚守,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情至深处自然浓的守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