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人民币国际化要坚持市场主导
中国行长易纲在上海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视频演讲中,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深刻的见解。他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应坚持市场主导,减少跨境使用的限制,让市场力量自然推动其发展。
过去两年,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如破竹之势,已有超过五十项开放措施相继落地。易纲指出,这不仅吸引了国内外金融机构、业务和产品的进入,增加了金融要素的供给,更推动了金融制度的完善与变革。这一进程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于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业开放,易纲提出了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理念。他坦言,尽管金融业开放步伐迅速,但在与外资金融机构和境外央行的沟通中,也意识到外资在享受机构准入和展业限制解除的待遇后,仍面临诸多操作性问题,这表明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转变的道路仍长。
易纲强调,负面清单与金融业持牌经营并不相悖。在负面清单模式下,金融机构的准入和展业仍需满足严格的资质要求,持牌经营。负面清单模式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将更多资源从准入管理转向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中国还将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易纲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更好地发挥汇率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将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人民币使用的支持体系,为市场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他还特别提到,中国将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易纲表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深化,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也需相应提升,确保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匹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将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障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易纲的演讲展现了中国在推动金融业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决心与智慧,为未来的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