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调控为何要设下限
油价调控为何要设下限: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的深度解析
在国际油价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调整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油价调控为何需要设立下限,以及这个下限是如何确定的,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一石一瓦皆关乎国计民生,油价的波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来说,无疑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过高的油价会加重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而过低的油价虽然短期内可以降低石油进口和供应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导致国内原油产能萎缩,削弱我国的石油自给能力,使得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这对能源安全显然不利。过低的油价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使用、空气污染治理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的发展。
那么,调控下限设定为每桶40美元是如何考虑的呢?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设定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据相关机构统计,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原油生产成本就在每桶40美元左右,而我国由于资源禀赋等原因,原油生产成本更高。将每桶40美元设定为调控下限是合理的。
为了减缓油价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还建立了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调控下限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将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主要用于促进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与此我国也在逐步推进油价市场化改革。一方面,放开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这主要是考虑到国内炼油能力增长以及进口资源增多,液化石油气供应充足。另一方面,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逐步放松价格管制,为将来全面放开成品油价格积累经验。
油价的调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到国内外的油价走势,又要考虑到我国的能源政策、经济现状及长远发展。未来,国家将结合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进程,适时全面放开成品油价格。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在油价的波动中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既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又保障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