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抢走的中国财宝或被埋韩国
《黄金百合计划:探寻埋藏在韩国门岘洞的中国巨额财宝》
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串联起诸多令人着迷的历史元素:“黄金百合”计划、二战时期日军在韩国的地下厂、450吨中国黄金、高达2.7米的翡翠佛像以及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这些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在韩国作家郑忠济的笔下,成为了他二十多年执着探求的历史真相。
回溯到2002年3月的一天,郑忠济,这位曾经的教师,现在的作家,正带领着一群人在釜山市南区门岘洞的一片偏僻山坡下挖掘。他们心中怀着急切与期待,坚信这里隐藏着一个日本殖民时期修建的大型厂。据他们推测,这个地下兵工厂里藏有日军在二战投降前从中国掠夺的大量黄金以及国宝级文物。
郑忠济,这位《黄金百合计划》的“探宝”领头人,自1992年偶然得知“门岘洞”的秘密以来,便与最早的探宝人朴某并肩作战。随着意见分歧,两人最终分道扬镳。但郑忠济的追寻之旅并未就此止步。
2002年3月,郑忠济和他的合伙人动用了大型挖掘机,在门岘洞建材商的地皮上挖掘。他们发现了一个直径60厘米、深16米的地洞,连接着一条高3米、宽2.5米的通道。郑忠济称,由于地下水的存在,他们使用水中摄像机通过垂直洞探察,惊讶地发现写有“伊藤忠”汉字的麻袋密密麻麻地堆积了五层。他坚信,这就是通往地下兵工厂的通道,而麻袋里装的正是日军掠夺的黄金。
寻找真相的过程往往比挖掘宝藏更加困难。面对韩国国内的质疑,甚至自己身陷囹圄,郑忠济从未放弃寻找属于中国的黄金和财宝。他的心愿是将这些珍贵的遗物归还给中国。这个故事不仅是一本书的内容,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历史追寻,一个关于友谊、信念和历史的动人篇章。
《环球时报》的记者在对这一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后,向我们揭示了这一传奇故事的更多细节。门岘洞下的秘密通道、堆积如山的麻袋、以及那隐藏在历史深处的黄金和国宝,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个故事不仅令人着迷,更让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思考战争与和平、掠夺与归还的复杂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