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英国人痴迷糖和茶是为了追求身份地位?
在18世纪的英国,消费习惯发生了一场革命。一种融合了茶、糖、等新奇食品的消费模式在劳工阶级中广泛流行,这不仅仅是关于食品的简单消费,更是一种集体身份地位的追求与认同。这一变革,在《甜味与权力》一书中被深入。该书揭示了背后隐藏的力量,即这些新兴消费模式对于大众集体消费进口食品的首创性影响。
两位历史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他们认为追求身份地位是这种现象的真正驱动力。身份地位这个词看似简单明了,但其背后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它涵盖了诸如好客、慷慨、举止得体、社会竞争力等多重特质。对于我们试图理解某种特定食物对意识和意志的特殊影响力,身份地位或许是一个关键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仍然复杂且深奥,可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曾阐述过,英国人对糖的消费热潮的成因多元且复杂。新兴饮料如茶、咖啡和可可都含有刺激性物质,这些饮料的普及推动了糖的消费;当时英国劳工阶级普遍存在的营养不良问题,使得高热量的糖成为了他们的理想选择;人类天生喜欢甜味食品;人们总是倾向于模仿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新奇”本身也是一种吸引力,和具有兴奋作用的饮料则有助于缓解工业生活的疲惫。面对如此复杂的因素清单,我们很难理清特定食物与社会影响力之间的确切关系。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英国人对糖的消费习惯的形成正值其海外扩张和殖民地争夺的高峰期。非洲奴隶贸易的兴盛和殖民地农场的扩张为糖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英国的社会工业化进程、农村人口的外流以及都市化的加剧也为糖的消费增长提供了社会背景。在早期,糖是稀有而珍贵的进口药物和调味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糖的价格不断下跌,用途却越来越广泛。当收入最微薄的人们也吃得起糖时,它的使用场合便急剧增加,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与茶、咖啡、可可等提神饮料的结合。
英国人对糖和茶的喜好不仅是一种消费习惯,更是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反映。在这个变革的时代,糖和茶成为了人们追求身份地位、模仿上层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应对工业生活压力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