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天未在微信群签名被免职
【深度解读】微信时代的职场规则——一起探讨关于企业微信群内考勤制度的法律效应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企业微信已成为职场沟通的重要工具。当企业开始在微信群内颁布考勤制度时,这种新型的办公方式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呢?近日,新疆一中级法院就一起相关案件作出了终审判决,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赵某是新疆某科技公司的销售人员,他在微信群里收到公司颁布的新考勤签名办法后,因连续16天未进行APP签名,被公司认定为旷工并予以开除。赵某对此不满,随即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诉。
这场纠纷引发了一场关于微信考勤制度的法律讨论。企业能否通过微信群颁布规定和制度?员工在微信上的行为是否等同于实体职场的行为?这些行为是否具有法律约束力?
状师指出,用人单位确实可以通过微信这种快捷便利的通讯工具向员工发送报告和制度。当涉及到员工的重要利益时,用人单位应当提前告知员工,公司将以此种方式颁布制度。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单方面在微信群里发布一些规定,然后就期望员工遵守,而应当让员工知道这些规定的存在,并有机会对这些规定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这起案件中,尽管公司有证据证明赵某知道新的考勤制度,但法院并没有认定赵某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定。这是因为,公司提供的证据并不能充分证明赵某知道所有的规定内容,也不能证明赵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制度。公司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开除赵某,被判支付经济补偿金。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这个微信办公日益普及的时代,企业和员工都需要明确,尽管沟通工具在变化,但职场规则和法律框架并没有改变。企业在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工具与员工沟通时,必须确保员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能单方面制定规则并要求员工遵守。员工也需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对于公司的规定和要求,要有足够的了解和反馈。
这起案件提醒我们,在微信时代,职场规则和法律效应仍然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基石。企业和员工都需要在这个新的沟通环境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共同创造一个公平、透明、合法的职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