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小麦机收基本结束
本报北京电,随着农业农村部传来的喜讯,截至6月17日,全国冬小麦收获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已收获了3.05亿亩冬小麦,大规模小麦机收已经基本结束,机收率高达97%。其中,黄淮海地区的小麦机收率和玉米机播率分别为惊人的99%和93%,这一成绩在连续15天日机收过千万亩的壮举中创下历史新高。这一“三夏”机械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为我们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确保了夏粮颗粒归仓和秋粮播在丰产期,为全年粮食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从5月25日开始,由南向北迅速推进。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离田、玉米免耕播种、高效植保等“一条龙”机械化作业同步展开,展现出“三夏”农业生产的旺盛景象。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麦收已经顺利完成,比往年提前了大约3天。而近日,山东、河北、陕西的麦收也进入了尾声。
说起今年的小麦生产,可谓历经波折。局部干旱、暖冬旺长、“倒春寒”、病虫害等挑战接连不断,田间管理期间还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粮食安全和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今年夏粮生育期的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光温水配合得当,特别是在返青和灌浆期出现了及时雨,这对小麦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利。据初步统计,今年小麦的收成非常好,主要体现在“三提高”:一是单产提高,预计亩产平均提高4公斤;二是品质提高,籽粒更加饱满,一二等麦明显增多;三是专用麦比例提高,强筋弱筋小麦占比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
为了确保粮食的持续丰收,夏季田管期间将组织专家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方案,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技术指导服务。我们将因时因地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并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我们有信心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应对,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这一喜讯已经登上了《》的版面,为我们带来了夏季的生机和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丰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