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打了26年,为何一次都没打山海关?
古勒寨之战与山海关的传奇
在遥远的十一年前,即1583年,辽东的总兵官为了平定建州女真首领阿台的叛乱,发起了古勒寨之战。这场战役虽成功攻克了古勒寨,全歼阿台兵力,但却因误杀两位女真部族首领觉昌安与塔克世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觉昌安与塔克世,这两位一直对明朝恭敬有加的女真部族首领,明朝误杀他们后,其子孙努尔哈赤因此立下了与明朝血战到底的誓言。多年后,羽翼丰满的努尔哈赤在盛京誓师出兵,正式向明朝宣战,明清战争由此拉开了序幕。
长达二十六年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及其子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强大的战斗力,几乎将整个关外辽东地区纳入囊中。尽管清军势如破竹,却对山海关这个联系辽东和中原的咽喉要塞始终避而不攻。直到山海关守将投降,清军才得以进入。
山海关之所以能让清军望而生畏,并非没有原因。自古以来,华北和东北之间的交通主要依靠四条古道,其中只有傍海道是一条适合大部队行进的坦途,而山海关恰好位于这条道路的险要之处。明朝对山海关的经营历经数百年,使其成为一座防御工事的杰作。
城墙高达十四米,厚度达七米,护城河宽度达五丈,深度将近三丈的山海关,其城防规格与京师城墙不相上下。除了坚固的城墙,山海关还包括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城堡群落,彼此之间通过长城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攻防兼备进退自如。
明朝对山海关的防务重视无比,视为京师的屏障。这里不仅有固定的大量守军,而且都是战斗力最强的关宁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大量配备火器。山海关的后勤供应也有独到之处,保证了守军足兵足食。
由于山海关的特殊形制,以一线长城分隔内外,使得敌军无法“包围”山海关,后方援军、装备可以源源不断补充。这些因素使得山海关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防御体系,清军来了也只能顿兵于坚城之下。
正如一句老话所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吴三桂的选择使得山海关失去其原有的作用,令人叹息。回首那段历史,古勒寨之战与山海关的传奇紧密相连,成为了明清战争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