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务府总管和总督相比 谁的官职更高
官制中的权力游戏:总督与内务府总管
在清朝的官制中,总督与巡抚被誉为封疆大吏,其中总督更是级别至高的存在。他们的权力范围遍布多个省份,从财政、兵权到刑罚乃至工程,均有涉猎。他们的权力可谓无边,如若不是受到朝廷与地方同僚的制约与牵制,总督在其管辖之地几乎如国王般权威。即便有所限制,他们的影响力也足以对中央朝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较之下,内务府总管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他们负责处理的是皇家日常事务,从后宫用水粉到皇帝的衣着,皆在其职责范围内。他们如同皇家的私人管家,行事必须万分小心。尽管事务琐碎,但他们的地位却不容忽视。
在正式的官阶中,内务府总管的品级与总督相同,均为正二品官职。这两位同级别的官员见面时,他们的行礼方式也是颇为讲究。作为同级别官员,他们只需简单作揖或拱手两次即可。看到对方行礼后,自然也要回礼,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规矩。
若是不同级别的官员,行礼方式又与官员间的级别差距有关。差距不大时,低级官员会向右侧挪动,向高级官员作两次揖。高级官员仅需点头即可回礼。而差距更大时,高级官员甚至不用回礼,低级官员则需跪地磕头。这些繁琐的规矩,在当年的清朝官场上可是十分重要的礼仪。
尽管总督与内务府总管是相同级别的官员,但总督在见到内务府总管时,往往会更加客气。这是因为,尽管总督在地方拥有大权,但他们与皇帝见面的机会却不多。而内务府总管则能长期陪伴皇帝左右,负责皇帝的日常生活。他们虽然不得参与朝政,但却能影响皇帝对总督的看法。一个不小心,总督可能就会因内务府总管的只言片语而陷入困境。
反之,若内务府总管向总督透露一些皇帝近况或好评,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大有裨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官职,总督甚至可能对内务府总管进行贿赂。这种潜规则使得清朝官场变得乌烟瘴气。可以说,正是这种不可言说的潜规则,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与灭亡。在这权力的游戏中,无论是总督还是内务府总管,都是其中的棋子,而真正的赢家则是那些能掌控全局的隐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