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母亲才上位的南楚国君,如何评价马希声的一
在历史长河中,马希声的名字熠熠生辉。作为南楚的第二代掌权人,他虽未得国君的称号,但在人们心中早已是国主般的存在。老木匠马殷凭借英明决策奠定了南楚的基业,然而在他逝世后,国祚的延续便落在了马希声等后人的肩上。
据传,马殷的子女众多,其中仅儿子就有三十几个,但史料中详细记载的却只有十五子和二女。这背后的原因虽然不得而知,但无疑为马希声的继位之路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公元930年,马殷病重之际,派遣使者向后唐皇帝请求册封次子马希声为王。后唐皇帝过河拆桥的本性显露无遗,册封马希声为节度使兼侍中,成为后唐附属的一方藩主。尽管名义上接受了册封,但南楚的臣子和百姓们并不认可这一任命。他们心中认可的君主是马殷,自然认为由他任命的儿子马希声便是南楚的正统继承人。众人决定拥护马希声登基上位。
马希声并非无可争议的英明继承人。他的兄长马希振是个难得的将帅之才,文武双全。他却选择投身道学,远离红尘纷扰。相较之下,马希声虽非庸才,却也无甚出众之处。他生性懦弱,专好享乐,之所以能继承南楚的位置,唯一的优势在于他的母亲——袁德妃。她不仅容貌出众,且擅长服侍之术,深受马殷宠爱。在马殷病重期间,她尽心服侍,为儿子争取到了政治。
面对后唐的册封任命,马希声欣然接受。他登基后拒绝承认自己的国君身份,仅承认自己是一方藩主。臣子们多次劝谏,他却坚持己见。尽管马希声掌控着南楚的实权,却始终未敢称国君尊号。究竟是他软弱无能不敢称尊还是另有原因我们无从得知。但他在位期间最为出名的事迹便是他对鸡的热爱。
马希声早年听闻太祖对鸡肉情有独钟的传说后心生羡慕。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求每顿饭必须有鸡。甚至在马殷病逝举国举丧期间也不例外。此事被臣子讥讽为“贤人”。据说他在位期间每天至少要吃掉五十只鸡这一壮举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古代史上的“吃鸡第一人”。马希声的生活虽然奢华放纵但却无法掩盖他在治理国家和领导人民方面的不足这或许也是他在位时间短暂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