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油当小费 清凉油当小费是怎么回事
清凉油成小费,中埃文化交流的独特符号
广州日报报道,一种小小的红色锡盒,装着清凉油,如今在中国游客赴埃及旅游时,却扮演着与众不同的角色。这并非是一般的药品,而是连接两大文明的桥梁,成为了中国人在埃及的“通行货币”。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埃及之行中,中国游客们会特意携带这种提神醒脑、止痒止痛的清凉油作为小费。在参观名胜古迹如卡纳克神庙时,一个小小的清凉油便能传递深深的谢意。当游客叶三石在神殿迷路时,得到埃及导游的指引后,他选择用清凉油来表达感激之情。这一举动不仅让清凉油成为埃及旅行中的“必备品”,更是成为跨越文化界限的友好使者。
尽管人数相较于欧洲游客仍然较少,但中国赴埃及旅游的游客数量逐年增长。从埃及的金字塔到红海沙滩,中国游客的足迹遍布各地。他们随手送出的清凉油,不仅酒店工作人员、海关官员会欣然接受,甚至持AK-47的警察也会收到这样的小惊喜。这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在埃及深受欢迎,甚至有人用特定的动作来询问中国游客是否有清凉油。
对于埃及人来说,清凉油不仅仅是一种药物,它更是来自中国的友好象征。赫尔格达海滩度假村的马里昂表示收到的清凉油太多,甚至需要转赠亲友。埃及导游路易斯多年收到了上万盒清凉油,并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交流的体现。而旅行结束时,叶先生将身上所有的清凉油都赠送出去,这种小费比金钱更为体面。在他看来,“送清凉油就像是送礼物给朋友”。
关于为何埃及人如此喜欢清凉油,虽然存在多种猜测,但东北师范大学的埃及学家李晓东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一开始中国游客带清凉油是为了个人使用,后来发现其深受埃及人喜爱,便逐渐将其作为小费赠送。这种小费的形式不仅展现了埃及的炎热天气下清凉油的实用性,也展现了中国游客的友好与礼貌。在古老的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之桥。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令人感叹不已。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着两大文明的深厚友谊与互相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