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七灯日结束 落灯收灯 上灯圆子落灯面
正月十七:灯节落幕与万家灯火共聚时
众所周知,春节的欢腾气氛在元宵节后逐渐淡去,但正月十七这一天,部分地区仍延续着年味的活动。随着灯节的结束,落灯收灯的传统仪式在今天得以举行,仿佛为春节的尾声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灯节落幕:落灯收灯之际
农历正月十七,落灯收灯,标志着灯节的结束。河上百姓千百年来的特有民俗——所有彩灯均需除去的传统,让这一天显得格外与众不同。龙灯作为灯节里最盛行的集体游戏,其组成部分包括龙首、龙身和龙尾。龙身采用绘有龙鳞的长幅布料制成,既方便收藏,又能保持色彩长久如新。今日收灯之时,所有的龙灯都会被集合到社庙等公共地点,首尾被焚烧,而龙身则被保留下来,以待来年继续使用,体现了资源的节约与传承。
万家灯火共聚首:吃面条祈盼长寿团圆
在民间,落灯之时有吃“落灯面”的习俗。无论是家中的老人、成年人还是孩童,都应品尝这碗落灯面条。这不仅是对新年的美好寓意,也寓意着祈盼长寿和团圆。吃面条象征着家的温馨和团聚,春节吃面是为了团圆,而正月十七吃面则寄寓着对健康长寿的祈盼,离家的人希望常回家团圆。
大年十七的温馨习俗
到了正月十七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这一习俗源于试图通过捏饺子的动作,堵住老鼠的嘴,防止它们破坏家中的粮食与衣物。据说这天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需要格外小心。这一天也是落灯日,人们会把元宵节展示的花灯收起,归位后以便明年再次使用。有些人家还会吃鸡蛋,不仅营养丰富,更寓意健康长寿,体现了对人类的重视,因为这一天也被视为“人日”。
在这一天,无论是包饺子、吃面条还是吃鸡蛋,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和对家人的深深祝福。正月十七虽然春节的氛围逐渐淡去,但这些传统习俗仍然被人们珍视和传承,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