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族子嗣的悲惨命运 一律诛灭
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中,有些经历了无子嗣或夺嫡的困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它在和平时期的皇家生育率位居前列,然而到了末年战乱时期,死亡率也是最高的。明朝皇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命运?他们的子嗣最终又落得了怎样的下场呢?
明末时期,起义军对明皇室成员进行了残酷的诛戮。无论他们是朱元璋的后代,还是主动投降或被动俘获,无论他们是否苦苦求生或交代藏宝地点,结果都是一律诛灭。这种坚决和彻底的特点在史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王府在兵锋之下的遭遇,史书中用的词都是“尽”“皆”“合族”。比如张献忠攻占常德后,荣王宗室几乎被诛尽。攻克重庆时,蜀王朱常浩及其家人同样难逃厄运。成都的蜀王朱至澎及其宗族也被害。史家总结道,无论顺逆,无论军民,只要是姓朱的,都被屠杀殆尽。
福王的故事最具代表性。万历皇帝因与民争利而著称,他派出大量矿使税监,四处搜刮民财。在福王朱常洵的大婚时,万历皇帝却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为其在洛阳修建的王府更是耗资巨大,超过祖制规定的十倍。朱常洵拥有巨大的财富和众多特权,但仍然不满足。他与民争利,官校藐法,横行洛阳。
在“稳定”时期,福王的权势看似坚不可摧,但一旦社会动荡,王府的高墙便如同纸糊的一般脆弱。他平日欠下的百姓的债,在战争中得到了一并清算。李自成攻克洛阳后,福王朱常洵仓皇出逃,逃到一座破庙中潜藏,但最终被起义军抓获。
这个肥大的亲王跪爬在李自成面前,汗流浃背,乞求饶命。但李自成不为所动,他斥责福王在饥荒时期不肯赈济百姓,命人将其痛打四十大板,再斩首示众。至于福王的躯体,李自成甚至充分利用,“福禄酒”便是以福王的血与鹿肉炖制而成。
这个事件揭示了明朝两百多年间皇族为所欲为的行为,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明朝皇族被普通民众孤立,最终必须为他们的“幸福生活”付出代价。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正是打着打倒元朝特权阶级的大旗建立了明朝。每个朝代的末期都有相似的悲剧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