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天然药物资源的价值
民族药物,如待放之花,深藏于群山之中,未被发现的价值犹如明珠藏匿于深闺之中。朱兆云,这位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前所长,对此有着深深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他的办公室内,那一排排沉甸甸的书柜中,《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系列专著如同璀璨的明珠,这是他与团队近二十年的心血结晶,也是民族药物研究的重要成果。
民族药物,源于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承载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因其主要在偏远地区使用,且特性经验性强,成分和作用机理不易明确,其传承与创新成为一大挑战。但朱兆云深信,只有深入研究,才能让民族药物走向现代医药的舞台。
为了发掘、保护和传承民族药物,朱兆云及其团队历经数十年的艰辛努力。他们实施的“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涉及数万公里的山岭和高原。在野外调查中,他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但他们都坚定地前行。
一次在怒江的调查中,连日的降雨和滚落的山石让他们险象环生。但这样的经历并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采集了超过10万的标本,拍摄了近16万张原生态彩色照片,发现了93种新分布的药用植物,翻译了5567个民族药名,收集了5816个附方……这些都是他们艰辛努力的见证。
朱兆云表示,他们所做的资源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虽然短期内难以产生经济效益,但却能让全社会受益,为天然药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他说:“民族药的价值尚未被完全挖掘,这是一种遗憾。”
在民族药物资源调研的基础上,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逐渐建立了一套药物筛选方法和评价体系。一系列的产业化探索让一些古老的民族药物焕发了新的活力。云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天然药物资源占全国总数的51%,各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用药经验。朱兆云认为发展民族药物是他们的责任。
朱兆云和他的团队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民族药物创新发展的路径是可行的。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投身到民族药物的研发中。他坚信,通过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的民族药物一定能走向世界,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