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常住人口跌破1000万
哈尔滨的人口变迁:从千万大都市到区域变化的缩影
随着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发布,哈尔滨的人口状况逐渐浮出水面。最新数据显示,哈尔滨的常住人口在2021年底已跌破千万大关,降至988.5万人。这一变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反映了东北地区人口下滑的大背景。
回溯历史数据,《黑龙江统计年鉴2021》揭示,早在2000年,哈尔滨的常住人口便达到了千万级别。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人口数量却略有减少。这其中,既有东北地区的整体人口下滑趋势影响,也有哈尔滨自身的特殊原因。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的衣保中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哈尔滨的人口变化与其特殊的地理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哈尔滨地域面积广大,下辖的县多,农村人口占比较大。近年来,哈尔滨市域总人口的减少主要源于下辖的县、县级市人口的减少,而主城区的人口变化相对较小。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下滑趋势尤为明显。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常住人口均有所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七年出现负增长。这其中,出生率的低下是主要原因之一。产业结构的老旧以及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导致年轻人口的流失。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东北地区的独生子女占比大,如今这批独生子女成为生育主体时,出生率自然较低。
与此哈尔滨的结婚登记数量也在下降,反映了人口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在哈尔滨人口跌破千万大关后,我国的千万人口城市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全国共有17个千万人口城市,而东北地区的城市无一进入这一行列。相比之下,武汉、成都等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长迅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和人口流动趋势。
武汉的快速增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受疫情影响后,武汉经济迅速恢复,吸引了大量外出人员的回流。而长沙、青岛等城市也表现出强劲的人口增长势头。
哈尔滨的人口变迁不仅是自身的问题,也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人口变化的缩影。反映了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未来,如何吸引人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将成为这些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