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张飞并非鲁莽之人,他是如何死的?
在演义的众多场景中,有两个悲剧尤为令人扼腕叹息。一是关羽的败走麦城,最终不幸被袭,英勇就义;另一则是诸葛亮病倒在五丈原的无奈落幕。此二人的逝去,象征着蜀国的兴衰历程中的不同阶段。相较之下,关羽的离世对众多读者来说冲击更为强烈。关羽亡故后,刘备决心举国复仇东吴,然而令人震惊的是,除了一人之外,整个蜀国竟无人支持刘备的这一军事行动。
这一事件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故事,其中张飞的离世尤为引人深思。许多人认为杀害张飞的范强和张达是卖主求荣的叛徒。历史的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当张飞得知关羽的死讯后,他多次向刘备表达意见。但由于当时蜀国内部局势复杂,各种集团纷争不断,刘备无法公开表态。尽管张飞对刘备的行动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他深知刘备的处境艰难。
张飞思考良久,决定从震慑益州集团入手。他选择了处置范强和张达,这两人本是益州集团的本土势力。张飞向他们提出了一个近乎荒诞的要求:在三天内筹集十万白旗和十万白甲。尽管一开始两人没有直接拒绝,但他们明确表明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任务是不可能的,这间接表明了他们并没有背叛的意图。
张飞却因此大发雷霆,当众鞭打两人各50下。在古代军法中,这样的惩罚几乎等同于死刑,两人被打得几乎失去行动能力。更令张飞愤怒的是他们的无能表现和无动于衷的态度。张飞不仅未改变命令,反而责令他们立即执行任务。十万白旗或许还有完成的可能,但十万白甲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范强和张达唯一的出路就是除掉张飞。他们不得不采取行动,因为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最终张飞被两人悄无声息地除掉。这一切的发生完全是因为张飞自己的冲动和疏忽。张飞的死不同于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士,也不同于被敌人击败的悲剧英雄。他死在自己的手下手中,这无疑是最令人痛心的悲剧之一。他的死不仅无法改变蜀国的内部局势反而加剧了矛盾冲突和集团之间的对立。虽然他的死有些无奈但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忽略了细节和人性因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