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代高官如何拒绝受贿?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小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这些故事一起走进古代高官的清廉世界。
在元朝时期,一位外来商人手持宝珠,向酷爱古玩的宰相尚文兜售,要价高达六十万。这颗宝珠被识货的人称为“押忽大珠”,据说含在口中能解渴。尚文却冷静分析,认为如果只有含珠者一人能止渴,那其价值便与一杯水无异。他始终坚持认为,米粟才是世间最重要的宝贝,有它则天下安定,无它则天下大乱。尚文为官期间,心系百姓,体察民情,对于宝珠之宝始终不为所动。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宋朝宰相吕蒙正身上。吕蒙正为人正直宽厚,敢言直谏,对下属宽容大度。他曾多次拒绝他人的贿赂。有人为巴结他,送来能照二百里之远的古镜,吕蒙正笑着归还,称自己脸只有碟子那么大,照二百里无用。又有人以古砚相赠,声称呵一口气就能出水。吕蒙正嘲讽道,即使一天能呵出一担水,也只值十文钱。这些奇妙的贿赂物品,在吕蒙正面前都显得如此可笑而无用。
当我们回顾历史,发现许多高官并非都能如吕蒙正般清醒。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珅等人,抄家时都搜出了大量的珠宝玉器、珊瑚金饰。这些聚敛之财,最终不过是无用之物,成为杀头的证据。
今日的社会,虽然不再有明码标价的贿赂,但腐败的形式却更加隐蔽。一辆宝马香车,就可能换取一份价值千百万的特种批文。这种现象岂不可悲?所幸的是,国家正在加大反腐力度,为清廉的社会风气保驾护航。
这些古代高官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手中的宝物,而在于内心的清廉和为民的情怀。尚文和吕蒙正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员对清廉的坚守和对民众的关怀。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眼前的利益,而在于长远的眼光和为民造福的决心。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清廉的品德,坚守道德底线,拒绝腐败的诱惑。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一个更加公正、清廉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事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