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鼓励生二胎-有一做法放到今天也有效
在当今社会,大龄单身男女的逼婚问题已成为他们最烦恼的困扰之一。与此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许多符合政策的夫妻也被催促着生二胎。这种社会现象并非现代独有,历史上的古代中国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在古代,为了增加人口,各诸侯国纷纷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其中,越国尤为突出。在越国战败后,为振兴国家,越王勾践推行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据《国语·越语》记载,越国对孕妇实施了“公费医疗保险”,只要通知,就会有医生迅速赶到产妇家中助产。
生男孩有奖励,如两壶好酒和一条狗,生女孩也有相应的奖励,如两壶好酒和一条猪。若是双胞胎,国家甚至免费抚养。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越国之所以能够打败吴国,除了其他因素外,人口的快速增长无疑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士兵。
在古代,虽然一度提倡晚婚,法定适婚年龄男子为30岁,女子为20岁。但在鼓励生育的政策时期,适婚年龄往往被大大提前。如春秋时期的齐国,推行男20岁、女15岁的计生政策,强制国民早婚。有的朝代甚至将女子的婚龄提早到13岁。
曾经有一个故事,齐桓公到民间查访时遇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当被问及子女情况时,老人表示自己家中贫穷,三个儿子还未娶到妻子。齐桓公回到宫中后,与宰相商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管仲提出了一种策略:一是减少后宫人数,让那些未婚的女性回到民间结婚生子。齐桓公此举不仅解决了王宫中的女性滞留问题,也为民间男女的婚配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古代中国还鼓励二婚和再婚政策,否定了旧观念中对男子娶二婚女的不体面观念和女子的“贞洁观”。这一政策也解决了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
由此可见,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人口问题都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历史上的古代中国通过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和推动早婚早育来解决人口问题,这些政策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