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为什么能识破敌人的假圣旨?
自开国以来,明朝历经沧桑,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也经历了动荡。在和继位时期,明武宗因无子嗣,最终将皇位传给堂弟,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明朝面临着来自东边的倭寇和北边的鞑靼的侵袭挑战。在领导之下,明朝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到了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慧眼识才,重用了名将戚继光。一日,戚继光接到圣旨,却将传旨之人斩杀,并声称“此圣旨乃假冒”。原来,万历帝的圣旨有独特的防伪标识,这一秘密仅三人知晓。
嘉靖帝逝世后,裕王继位,即后来的隆庆帝。隆庆帝在位六年,其子万历帝继位时年仅十岁。张居正联合冯宝扳倒了旧有的权臣,成为首辅,在“隆万大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居正在军队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重用戚继光等能征善战的将领,让他们自行招募新兵,以替代老旧的兵痞。戚继光官升数级后,被调到蓟州,对抗北蛮。
当时,张居正对戚继光极为信任,甚至到了谁敢弹劾戚继光,他就要杀谁的地步。大多数倭寇已被清除,只剩零星倭寇与北蛮联合,在天津一带制造骚乱。张居正召戚继光入京,准备让他对抗北蛮。
为了防范假传圣旨的情况,张居正、万历帝和戚继光三人约定了防伪方法。他们知道戚继光对圣旨极为敬畏,因此通过特殊的防伪标识来确保圣旨的真实性。
戚继光抵达蓟州半月后,接到的圣旨却让他用棉布换取北蛮的战马。看过圣旨后,戚继光立即察觉其中不对劲,下令斩杀传旨之人。原来,北蛮士兵因缺棉衣而假传圣旨,企图换取明朝的棉布。由于这道圣旨没有防伪标识,戚继光才下令,并上奏朝廷建议严管棉布贸易。
戚继光的这一行动挫败了敌军的阴谋,使敌军士兵大半冻伤,激发了敌军的抢夺行动,但最终都被戚继光率军围剿。这一事件展示了张居正和戚继光的过人智慧,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胆识和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