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之柱如何形成 众生之柱形成之谜
众生之柱,这一宇宙中的神秘构造,位于天鹰座星云中的巨蛇座恒星区域。它由尘埃和气体云柱组成,被誉为恒星的摇篮,因为它孕育着新恒星的诞生。
其距离地球约7000光年,这意味着我们目前所见的众生之柱,其实是它在7000年前的模样。一直以来,科学家们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周边超大质量恒星的光化电离有关。
1995年,美国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位于天鹰座星云中的众生之柱,因其景色的壮丽而被评为宇宙十大不可思议景象之首。众生之柱的形成机制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直到2009年3月,有新的研究所揭示,众生之柱的形成与其周边恒星的辐射作用有关。这种辐射作用于气态块状结构,推进阴影区域的形成,从而产生阴影效应。
在爱尔兰首都柏林,高等研究学院的天体物理学专家安德鲁•李姆及其同事们认为,阴影效应是众生之柱形成的重要原因。他们提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新说法,即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阻挡电波传输路径,形成半盲区,从而产生电磁场阴影。这种阴影效应随着移动台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接收点场强中值的最大起伏。
在宇宙学中,光化电离或光的蒸发发生在恒星释放的强辐射激励下立气体云形成电离气体炽热外层的过程中。炽热外层喷射的热气体像一样快速膨胀,并释放冲击波进入周边气态块状结构。众生之柱的最新模拟显示,气态块状结构进入宇宙气体和灰尘构成的黑暗区域后形成密集结状结构。结状结构附近的阴影过滤强紫外线辐射,影响后续气态结构的新形成。阴影效应虽然可能是众生之柱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气态块状结构的极不稳定性也可能是其形成的另一因素。
这一重要结果于2009年4月22日在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召开的天文学和太空科学周活动上由研究人员宣布。破解众生之柱的形成之谜有助于天文学家更好地理解宇宙中柱状结构或类似气体环境产生的原因。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推算柱状结构的大致体积和最大寿命,并利用2D和3D计算机模型进行测试,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众生之柱的主要磁场和重力效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