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对话导演刘俊杰作品《凉生》的别样解读
作者老邓笔下的世界总是充满情感和匠心,他的笔触犹如一位细心的手工匠人,将每一部作品精雕细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正在雕琢的电视剧《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
你是否曾为《薰衣草》、《王子变青蛙》中的爱情故事陶醉其中,或是被《杉杉来了》中的“鱼塘夫妇”引发流行现象而惊叹不已?又或者为《何以笙箫默》中的“霸道总裁”所吸引。如果你以刘俊杰导演的这些过往作品来推测他正在创作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那么,你定会感到惊喜万分。
这部即将在湖南卫视首播的电视剧与众不同。《凉生》不仅仅是一部言情剧,它突破了导演以往的风格,更融入了温暖的元素。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作品本身,更在于整个创作团队的匠心独运。从剧本的构思到演员的挑选,从场景的拍摄到后期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导演刘俊杰的心血。
刘俊杰导演是一位追求完美和真实的匠人。两年前,当制片方带着五本小说找到他时,他只看了《凉生》的第一部前半部分,就被其深深吸引。他决定放下所有工作,全心投入到这部电视剧的创作中。据说,他亲自挑选演员,亲自挑选场景,甚至亲自拍摄和剪辑每一场戏。他的心思、他的生活、他的整个人都已经融入了这部电视剧中。
开机仪式上,刘俊杰强调“莫忘初衷”。那么,他拍这部剧的初衷是什么呢?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回到人的情感,回到人性人情人的内心。他早年拍戏时追求漂亮唯美,但发现无论哪种类型的剧,都绕不开人的情感。他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式打动观众的内心。
刘俊杰导演对细节的追求就像对“蛋炒饭”的执着。他追求的是“粒粒包金”,也就是细节上的完美和真实。例如,某个情节发生在上海的大户人家,饭菜就必须符合背景,每一个细节都要讲究。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仅是完成一部电视剧,而是创作出一部有匠心、有情感的作品。就像他把一部戏一点一滴打磨成手工精品一样,他享受这种创作过程。
在这部剧中,刘俊杰导演更注重情感而非情节。他追求的不仅仅是表面的华丽场景,而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触动观众的内心。他强调故事不仅要情节丰富,更要情感真挚。演员要心态自然,不要姿态僵硬。表演要神似而非形似。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观众感受到真实、温暖的情感。
刘俊杰导演就像一位手工匠人,用自己的匠心打磨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道具、每一个镜头、每一首曲子、每一次情感。《凉生》这部作品正是他匠心独运的结晶。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观众感受到真实、温暖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要情节更要情感有力量还要内敛就像散文式小说。”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充满情感和匠心的作品《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镜头静静地对着她,描绘出半身的景象,没有一句对白,随着机器的缓慢后退,两分半钟的时间里,展现出无尽的内心世界。这是刘俊杰导演喜欢的呈现方式,一个镜头,就能让未央的心灵世界全然展露。
对于《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这部作品,因为其本身的故事情节已经足够吸引人,刘俊杰在创作过程中寻求自己的拿捏尺度。他明白如果仅仅按照剧本拍摄,可能会过于狗血,一连串的强烈情节会让观众感到疲惫。他强调,情感是创作的核心,缺乏情感的支撑,无论剧情如何曲折离奇,都无法打动观众的心。
刘俊杰的独特之处在于是他把这部作品拍成了一篇散文化的小说。他并非排斥“强情节”,而是更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就像村上春树的小说,虽然故事情节自由展开,但情感始终贯穿其中,瞬间就能触动读者的内心。
对于演员的表现,刘俊杰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提醒演员,情感的真实远比表面的情绪更为重要。最难过的时候,泪光在眼眶里闪烁,也许比流淌出来的泪水更能打动人心。他注重的是演员是否真正进入了角色,而不是拘泥于形式。例如孙怡在剧中的表现,一句台词都没有,却将姜生心结已解的情感细腻地呈现出来。
在呈现复杂的情绪时,刘俊杰选择干净的画面、简单的音乐,以及内敛至安静的力量来支撑情节。他认为,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关键。
在选角方面,刘俊杰更注重的是演员内心是否能找到角色的“魂”,而不是演员本身的演技。他追求的是“人戏合一”的境界。例如他与钟汉良的二次合作中,“程天佑”这个角色的选择就体现了这一理念。钟汉良对角色的拿捏更为精准,其成长感与角色的内心层次感相得益彰。
刘俊杰与马天宇的见面更是体现了他的选角思维。他们聊的不是故事和角色本身,而是孤独、流浪、人生和音乐。从马天宇的内心世界,刘俊杰看到了凉生的气质,确定他就是凉生的最佳人选。
为了让演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刘俊杰改变了整个剧组的工作方式和理念。他不再按照传统的拍摄方式去安排工作,而是先设计好整个场景和细节。他要求摄像师用多台摄像机捕捉演员的呈现,甚至要求镜头随着场内的呼吸律动。这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和思维带来了不一样的新鲜感。
刘俊杰,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参与应酬。自从这部电视剧《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开拍以来,他的全部心思和时间仿佛都被这个故事世界所吞噬。他在寻找自己的诗意,将每一个角色的情感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片场,他随身带着一本笔记,记录的是他看完书后对故事和人物关系的理解。每一章节都有诗意的标题,如“你是凉生,千真万确”,“血戒为盟,一生之痕”等,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情感和故事。
对于这部电视剧的结局“十年凉生,此情天佑”,他诗意地注解道:“此生相遇,便是团圆”。在这部充满情感的作品中,刘俊杰坦承自己并不想依靠夸张的情节来吸引观众。他更希望用内在的情感来打动人心。
拍完这部戏后,刘俊杰心中充满了不确定。他担心以后是否还会有机会再拍一部能够完全实现他诗意的作品。《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对他来说,是一部独一无二的作品,不可复制。
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刘俊杰表示,他最近一两年来发生了很多改变。他不再过分追求华丽的场景和情节,更注重人的情感。他认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最终还是要抵达人的内心。他担心被标签为“台湾偶像剧教父”,但他更希望人们关注到他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
刘俊杰表示,《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是一部强调回到初衷的戏。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传达出最真实的情感。他说:“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如果菜不好吃,即使餐盘再名贵也无济于事。而我现在想做的,就是让这些菜既好吃又好看。”
刘俊杰形容他拍戏的初衷就像在做一盘“粒粒包金”、充满匠心的蛋炒饭。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粒米饭都包裹着情感,让每一个观众都能感受到故事的真实和美好。他认为,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担心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因此更注重戏剧本身所承载的情感和主题。
这蛋炒饭看似简单,但其中的技艺却不简单。正如我此刻投入的演戏,追求的就是那份真实与深沉的情感流露。
食物简单至极,仅有蛋、米饭、葱,却能唤起人们的食欲。我所追求的,是那份朴素中的高级感,让每个人都能品尝到美味的主食,却又不觉得单调乏味。蛋炒饭的每一粒米都如金般珍贵,饱含深情与匠心。
当我深入拍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这部戏时,我深感共鸣。这部戏看似类型多样,青春、偶像元素交织,却绕不开那份深沉的情感。我追求的不仅仅是情节的跌宕起伏,更是那份深入人心的情感力量。我试图在古老的村庄中寻找那份宁静与纯粹,那是凉生和姜生童年生活的场景,也是我们对纯真年代的怀念。
奔波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我明白这并非复制过去的成功公式。我更倾向于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细节,用心去塑造每一个角色。我不想用华丽的包装和夸张的表演来取悦观众,我更想讲述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我选择《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是因为我被其中的情感深深打动。我亲自看景、选演员,每一步都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我想让这部戏成为一部有匠心的手工品,独一无二、无可替代。
我与投资方之间的合作是难得的。他们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我能够放手去创作。这部戏完全呈现了我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演员、每一个道具都是我心中的最佳选择。我不追求快速产出,也不追求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我只希望留下一些真实的、感人的东西,对我的观众负责。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对我来说就像一件手工品,每一道工序都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和匠心。即便面临投资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挑战,我仍然坚持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因为我相信只有用心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我希望这部戏能够成为观众心中的一份美好回忆,同时也留下我对观众的一份责任与承诺。
工作是为了获得报酬而做的事情,而事业则是内心深处想要做、甚至愿意一生投入的事情,并非仅仅为了金钱。我投身于演戏,并非与投资者商议工作时长和薪酬,而是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我们的愿景、我们的梦想,我们想要创造什么。我们的焦点并非利益先行,而是事情本身。因为往往事情成功,利益自然会随之而来。
记者提问的方式,犹如品尝美食,一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吃,另一种则是因美食本身的诱惑而品尝。后者不仅满足了肚子的需求,更带来了味蕾的享受。
我拍戏,每年仅拍摄两部作品,留有时间去旅行、放空自己,吸收新的灵感。我深知,人需要休息,需要新鲜的空气和视角。一部接一部地拍摄,疲惫不堪,机械性地重复,是难以产出优秀作品的。
在这个行业里,起初我们都渴望将每一部作品拍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各种条件和利益的限制,有些作品失去了初心。仅仅为了拍摄而拍摄,失去了对作品的热爱和尊重。这样的作品,观众一眼便能看出。
作为导演,我始终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尽力去拍好每一部作品,留下自己的痕迹,让更多的人记住。导演的工作并非流水线作业,而是需要用心灵去雕琢每一个细节。
以《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为例,这部作品的时间跨度从1997年到2016年,我按照时间顺序去拍摄,仿佛伴随着角色一同成长。对于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道具、每一个镜头、每一首曲子、每一次情感的呈现,我都倾注了心血。这样的作品,虽然拍摄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痛苦,但我乐在其中。因为我已全身心投入到由角色构成的世界中。
我在拍摄这部戏时,采用了不同于常规的方式。我们会先设计整个场景,让演员从头到尾完整呈现,然后用多台摄像机捕捉他们的表演。这样拍出来的画面连贯流畅。这对剧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次挑战,需要他们改变思维方式、打破常规。例如搭建场景,我们需要完整地呈现一个房子,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这样的拍摄方式是对匠人精神的极致追求。《凉生》这部作品凝聚了我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观众的责任之心。观众能看到的不只是一部电视剧而是一个用匠心雕琢的艺术品因为它凝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血和汗水这是我倾注了所有情感和心血的作品也是我独一无二的创作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这份用心和真诚无论他们如何评价我都已经心满意足因为我尽力了这就是我作为导演的使命和责任。重塑经典:细节至上,情感真挚——刘俊杰导演的创作之道
场景置于繁华的上海,映射出的是大户人家生活的繁华盛景。对于刘俊杰导演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戏的拍摄,更是对上海文化的一次深情演绎。他强调,饭菜不仅要符合上海的风味,更要现做现吃,热气腾腾,以此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让演员更容易入戏。
刘俊杰导演对细节的追求可谓到了极致。他并不满足于简单的道具摆设,而是力求从衣着、发型到生活方式都做到完美还原。角色的衣服、发型都经过精心设计,甚至专门找老师傅订制。他明白,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观众的观感,因此必须尽全力做到最好。
对于刘俊杰来说,改变是创新的源泉。他强调全组人员的思维转变,摸索出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拍摄方式,而是尝试将音乐、影像与情感相结合,以此打动观众的心。他注重画面的干净、音乐的简单,以此营造出一种散文式的氛围,让情绪自然延伸。
在刘俊杰导演的作品中,观众和演员都很容易入戏。他将细节做得真实到位,让演员能够自在演绎。他注重实景的营造,让演员感受到真实的场景氛围,从而更自然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他强调,创作理念会折射创作者的心境,而他内心状态单纯,已经历岁月的沉淀。
对于新剧《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刘俊杰导演更是倾注了心血。他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呈现感情,避免过于强情节的表现方式。他比喻这就像是一个深水,收一收,不让它炸出海面,让整个海面波涛汹涌。他将这部戏拍得像一篇小说化的散文,注重画面的美感,以此打动观众的心。
这其实就像行走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就可能偏离初衷。对于创作而言,我始终强调情感的至上性。一旦我放手,只剩下强烈的情节,那就失去了灵魂。在选择演员时,我更注重他们的心态,而非表面的姿态。
我的创作思路与市场上一般的电视剧截然不同。许多电视剧追求强烈的情节和夸张的表演,而我则不同。我并非忽视情节的重要性,而是更强调情感的核心地位。在创作过程中,我经常与团队成员探讨:“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怎么做?这个角色又会如何选择?”我们寻找的,是情感的真实与共鸣。
有时,我并不要求演员做出夸张的表演,只要他们沉浸在角色中,自然地流露出情感,那种真实感就会令人动容。反之,我倾向于使用“留白”的手法,让情节在观众心中自由延展,就像一篇篇散文,美得令人陶醉。
或许有人称之为“内敛”的情感表达,有收有放的情节设计,更耐人寻味。正如金庸先生所说的“重剑无锋”,我在拍摄时常常对演员说:“这个镜头下你很伤心,但不一定需要哭出来。你很开心,也不一定需要笑容满面。关键在于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例如,在《凉生》的一场告别戏中,姜生与小九的对话简单而深情。即使小九内心悲痛欲绝,也没有哭出来。这场戏看似简单,却拍摄了近五分钟的长镜头,为了保持情感的连贯性。这种“安静”的呈现方式,反而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味道。
在挑选演员时,我更注重他们内心的契合度,追求“人戏合一”的境界。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呈现方式,我会根据角色的需要,找到与角色心灵相通的人选。这意味着我需要与每个演员进行深入交流,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天要见二三十个演员,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找到最适合的人选。
此刻,我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就如同此刻我与您分享我的理念和想法。我所追寻的,是深沉的情感,而非浅尝辄止的情节;是真实的心态,而非表面的姿态。这正是我对电视剧《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所做的深度探索与改变。
对于记者的问题,我认为角色的情感和心态的展现对于演员的表演至关重要。我曾观察过一场戏,刘俊杰导演巧妙地描绘了程天佑失明后与姜生在巴黎的相遇。当程天佑失去视觉,无法认出姜生时,我只告诉演员们:“下着雨的巴黎,你哭泣着,他失明了。”这样简单的描述,却让他们立刻心领神会,找到了角色的情感。复杂的情节描述反而多余,真正的情感无需过多言语。
对于演员的选择,我强调“神似”而非“形似”。在《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中,我亲自挑选的演员们完美地塑造了我心中的角色形象。这部戏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深沉的故事和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感受。在现场拍摄时,我会让演员们自由发挥,走进角色,而不是限制他们的表演。我会捕捉他们的情绪,跟着他们的节奏走,让作品呈现出无限的可能性。
我在拍摄过程中追求真实与美感的平衡。我意识到过于柔焦和唯美的画面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不真实和审美疲劳。我努力在真实中寻找一种美感,让画面像油画一样饱满而富有质感。我在后期制作中也会注重细节的处理,包括音乐、调色等,以确保作品呈现出我所期望的情感和美学特质。
追求完美的艺术呈现:从剧本到荧屏的深情之旅
在影视创作的世界里,有一类导演对每一部作品都怀有深深的热爱和追求,希望从头至尾亲自把关每一个细节。这就是刘俊杰导演。
对于他来说,每一部戏都是一次全新的生命旅程,他希望参与其中每一个环节。“演员我自己想挑,景我自己要去看,每一场戏我都自己去拍、自己去剪,每个声音、每个音乐都是我自己放进去。”只有如此,才能确保作品的完整性和美学风格的统一。
近期,刘俊杰导演执导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在观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对于这部作品中的爱情线索,刘俊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当谈及姜生与凉生、天佑之间的纠葛时,他深情地说:“这真的是很真很深很美的感情。” 在他眼中,姜生在凉生和天佑之间的选择并不容易,无论选择谁,都会伤害到另一个人。而他则从书中找到了最好的结局:“此生相遇,便是团圆”。两个人相爱过,无论是否在一起,都是最团圆的结局。
对于剧中的主演选择,刘俊杰导演同样有着自己的坚持和眼光。对于程天佑这个角色,他认为非钟汉良莫属。程天佑这个角色对钟汉良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他需要展现出一个既温文儒雅又痴情无比,甚至有时可怕的角色形象。刘俊杰导演相信钟汉良能够完美诠释这个角色,他能够做到“要么0度,要么100度”。
而对于凉生和马天宇的选角过程,刘俊杰则更强调一种内心的契合。他与马天宇的交谈并没有局限于剧本和角色,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孤独、流浪、人生和音乐。他从马天宇的内心深处看到了凉生的气质。而对于姜生的选择,刘俊杰导演则从一个新人孙怡身上看到了独特的特质。孙怡虽然年轻,但眼中充满了故事和情感深度。这种深情厚意使得她成为姜生的最佳人选。
整个拍摄过程中,刘俊杰导演都充满了情感和激情。他相信内在的情感能够吸引观众,而不是靠夸张的情节和耸动的剧情。每一个角色、每一条线索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立体而饱满的呈现。这种呈现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剧情需要,更是为了让每一个角色都成为观众心中的主角。而对于演员的成长和变化,刘俊杰导演也深感欣慰和赞赏。他与演员的合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旅程,让彼此都得到了成长和蜕变。
刘俊杰导演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或电影,更是一次情感的旅程。从选角到拍摄,从剧本到荧屏,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导演的情感和心血。正是这种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使得他的作品能够深深打动观众的心灵。她回到了家中,静静地凝视着父母的遗照,一滴眼泪也没有掉落。随后,她走进院子,重新缠绕父亲生前坐过的旧轮椅,仿佛父亲还会再次坐下。在这一刻,她的眼泪才如决堤般涌出。这是一场没有台词的戏,孙怡用她的细腻演技,无声地展现了复杂的情感,成功塑造了姜生内心的纠葛。拍摄结束后,我深感选角得当,孙怡的演出令人叹服。
记者问及,这便是你所说的“安静的力量”,即使没有一句台词,情感表达却十分深刻吗?我解释道,对于演员而言,情感的展现并不一定需要语言。在《凉生》的某场戏中,凉生在婚礼前一晚悄然离去。在红色的婚礼现场,白色的玫瑰花和桌巾映衬下,新娘孤独地坐在中央。镜头对准她,随着镜头的拉远,她的内心世界被完整地呈现出来。
关于反派角色的选择,我坚持避免脸谱化的设定。以程天恩为例,他在小说中给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但在剧中,我选择了一个安静的青年形象,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玩魔方。这种高智商的冷静令人不寒而栗。选择于朦胧出演这个角色,是因为他的眼神锐利,能够很好地诠释角色特点。在选择角色时,我会与每个演员深入交流,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心。即使有时候需要见很多演员,我也会坚持至少与每个演员聊半个小时,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并找到最适合的角色。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这部作品是在理想状态下创作出来的结晶。对于原著小说中的某些情节,我在剧中做了一些改变,增加了明朗和温暖的元素。例如程天恩和程天佑的兄弟关系,我在剧中增加了他们化解误会的情节。我希望通过电视剧传递一些温暖,避免过多的仇恨和伤害。
当《凉生》杀青时,我感到这部戏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就像原著作者看到小说中的场景被还原出来一样,这会是非常过瘾的。我并不想打安全牌,在套路中生存。我希望能拍摄不同风格的电视剧。这次制片方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但也让我感到责任重大。我担忧以后是否还能遇到如此过瘾的拍戏经历。
《凉生》是一部充满情感、温暖和突破的电视剧。每一个角色、每一场戏都经过精心设计和演绎。作为导演,我为这部作品倾注了心血,并希望通过它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触动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