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发现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影响疫苗接种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感染与免疫研究所,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一项关于免疫系统反应的研究。这项研究深入了当局部与全身性免疫反应同时触发时,免疫系统的应对策略。近期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在全身性免疫反应产生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在特定情况下无法对局部感染进行有效的应答。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某些慢性病或感染对疫苗接种效果的可能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当身体遭遇外部威胁,如病毒或细菌入侵时,免疫系统会立即启动防御机制。这项研究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面对全身性免疫反应时,免疫系统可能会陷入一种困境。在这种情境下,白细胞——这些负责抵御外部威胁的免疫细胞,会从局部淋巴结迅速转移到全身各处,以应对全身性威胁。这种转移虽然保护了身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但却削弱了身体对局部感染的应答能力。
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这种局部免疫应答的抑制与一种名为干扰素的防御性蛋白质密切相关。干扰素在正常情况下扮演着关键角色,帮助身体抵御外部入侵者。在这项研究中,干扰素似乎成为了阻碍局部免疫反应的关键因素。
这项研究不仅对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疫苗接种策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多数疫苗都是通过局部注射的方式接种,以此激发身体的免疫反应,从而提供长期的免疫保护。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某些全身性炎症反应或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疫苗在局部引发的免疫反应。
感染与免疫研究所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实验室主任斯科特·米勒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的研究提示,由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全身性炎症反应不利于局部免疫应答,甚至可能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我们据此推测,其他引发全身慢性炎症的疾病也可能产生类似的影响。”这一发现为未来的疫苗研发和接种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