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家鸡驯化或始于东南亚和
中新网昆明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公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成果被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中国西南、泰国北部以及缅甸等地区很可能是家鸡的起源地和驯化中心。这一发现对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家养动物的起源与驯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家养动物的驯化象征着人类从生活向畜牧农业的过渡,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家鸡作为最早被驯化的鸟类之一,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饲养,数量之大甚至超过了其他家养动物的总和。人们对家鸡的需求也多种多样,为满足不同的需求,人类已经培育出数百种不同用途的家鸡品种。
关于家鸡的起源问题,至今仍存在诸多争议。尽管红原鸡被认为是家鸡的主要祖先,但红原鸡分为五个亚种,关于家鸡究竟起源于哪个亚种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过去的研究认为,家鸡可能起源于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北方等地,的研究成果对此提出了质疑。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课题组与吴东东课题组联合国内外科研人员,经过数年的努力,成功获取了全部五个红原鸡亚种的基因组数据,以及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中东、东亚和欧洲等地的家鸡全基因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群体遗传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家鸡并非以前认为的多地独立起源。实际上,家鸡是由分布在东南亚地区的Gallus gallus spadiceus红原鸡亚种驯化而来。这一发现为揭示家鸡的起源和驯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人员还深入分析了家鸡基因组中受到人工选择作用的部分,发现大量与生殖相关的基因在家鸡驯化过程中受到了人工选择作用。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人类驯化活动对家养动物生殖行为产生影响的观点。这一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Science》杂志也发表了题为“The chicken first crossed the road in Southeast Asia”的点评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一研究的价值。
这项研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家鸡的起源和驯化过程,也为其他家养动物的起源和驯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一发现也为保护家养动物、了解人类自身的进化历史和疾病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