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继踵
春秋后期,楚国在南方崛起,成为霸主,引得诸多小国纷纷前来结盟。齐国与楚国毗邻,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亦与楚结下了盟友关系。楚王凭借国威强盛,每每在各国使节面前炫耀其大国风采,并试图为难来楚的使臣。
有一次,齐国的大夫晏婴受命出使楚国。晏婴在齐国地位显赫,不仅身居要职,更拥有绝佳的辩才。此前,他曾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羞辱,他凭借机智回应,令楚王尴尬不已。当得知晏婴再次出使楚国时,楚王做好了准备,打算趁机羞辱他,一雪前耻,并展示楚国的威风。
楚王得知晏婴身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口开了一个小门,企图让他从此门进入,以此作为羞辱。当晏婴抵达时,侍卫照此执行。晏婴却严词拒绝,他表示:“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狗洞中进出。我奉齐国之命来此,岂能受此待遇?”此言一出,周围的人哑口无言,只好按正常礼节接待他,让他昂首阔步地通过大门进入城内。
晏婴去见楚王,楚王因在城门处的羞辱未能如愿,心中早已不满。他傲慢地询问晏婴:“齐国难道没有人才吗?”晏婴则从容回应:“齐国临淄城内的居民众多,张开衣袖可遮阳,挥动汗水如雨下,街上人们肩并肩、脚碰脚,人才济济。”楚王听后,仍不甘心,继续挑衅道:“既然齐国如此繁华,为何总是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我楚国?”晏婴不卑不亢地解释:“齐国使者各有使命,贤能之人访问贤德之君,而我因貌丑无能才被派来出使楚国。”这一番话让楚王无言以对。
原本打算羞辱晏婴的楚王,反而自讨没趣。从此,他再也不敢小看晏婴和齐国。后来,“比肩继踵”这一成语被人们广泛使用,形容人众多、拥挤的场景。在这个故事中,晏婴以智慧和辩才成功捍卫了齐国的尊严。
如今,“比肩继踵”常用来形容人潮拥挤、热闹非凡的场景。如国庆期间的商场或节日的街头,都是人们比肩继踵、热闹非凡的地方。而当我们在使用“比肩继踵”这一成语时,也需记住背后的故事:不要因个人偏见而轻视他人或国家,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得意而侮辱他人。因为有时候,真相可能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样简单。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