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除掉关羽势力大增 孙权为什么还向曹操俯首
对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今天跟随奇秘网的小编一起,深入了解一段关于关羽、孙权以及三国鼎立之间的精彩故事。
当汉中落入蜀汉之手,关羽在荆州的镇守成为蜀汉的重要战略支点。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他发起了对曹操的襄樊之战。这场战争让曹操多次陷入被动,甚至一度考虑迁都以求暂避锋芒。关羽的威名一时之间震撼了整个华夏。就在关羽威震华夏之际,孙权却在暗中策划了一场对荆州的争夺。他派遣大军前去夺取荆州,最终成功占据了荆州三郡,并击杀了一代名将关羽。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除掉关羽、自身势力大增之后,孙权并没有选择称帝,而是向曹操俯首称臣。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战略思考呢?
从历史背景来看,魏、蜀、吴三国的实力对比中,曹魏无疑是最强大的。蜀汉和东吴两国联合都难以与曹魏相抗衡。孙权在击杀关羽后,需要与蜀汉修好关系,共同抵御外来的威胁。向曹操低头,也是为了避免将自己置于险境之中。
孙权击杀关羽夺取荆州后,与刘备的仇恨日益加深。为了夺回荆州三郡,刘备必定会举兵讨伐东吴。为了避免与蜀汉的战争,孙权只能选择向曹操示好。从名义上来说,刘备和孙权仍是汉献帝刘协的臣子,孙权向曹操俯首称臣也是合乎情理的。
不仅如此,孙权还向曹操之子曹丕低头。曹丕继位后,逼迫汉献帝刘协退位,建立了魏国。孙权请求曹丕册封他为藩属,并送回了人质。孙权之所以一直未称帝,是因为他没有名正言顺的条件。与袁术不同,孙权更注重自身利益,他的所有决策都是为了保护东吴的利益。
在击溃刘备、解除了最重要的威胁后,孙权开始对曹魏翻脸,并拒绝了让自己儿子去曹魏作为人质的要求。这个时候,曹丕才意识到自己上了孙权的当。对于孙权来说,无论是向曹操还是曹丕低头,都是为了联合当下所拥有的力量,用以抵挡刘备的进攻。他的决策始终围绕着东吴的利益展开。
孙权的决策展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智慧与谋略。他在三国鼎立的背景下,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保护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孙权的这一历史篇章为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复杂局势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