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汉武帝为什么能容忍他以下犯上?
《汲黯列传》解读与赏析
《汲黯列传》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为西汉汲黯所写的一篇传记。汲黯,字长孺,濮阳人,家族世代为官,是汉武帝时期朝中不可或缺的第一流人物。
汲黯为人正直,常于朝堂之上直谏汉武帝。他的意见总是十分宝贵,尽管其国语刚正、自视清高,导致他未曾长期担任某一职位,频繁被调职,但汉武帝始终对其深为信任。他的性格令人敬畏,面对朝中大员,他从不谦恭有礼,反倒展现出倨傲的一面。他的忠直敢谏却赢得了朝堂官员的敬畏。有人因此评论汲黯为不知礼数的人。但汉武帝了解汲黯的才能,因此对他颇为宽容和忍让。
汲黯信奉黄老学说,崇尚无为而治,与汉武帝的酷刑政治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他经常进行苦谏。《汲黯传》的主旨也表达了作者对汲黯的复杂情感:既敬佩他的勇气与正直,又感叹他的命运多舛。
更为人称道的是汲黯的“汲黯开仓”事迹。当河内郡发生火灾时,汉武帝派汲黯前往视察。汲黯却更关注河南郡的灾情,那里旱灾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甚至发生父亲吃儿子的事件。汲黯毅然决定开仓放粮以赈济百姓。他主动向汉武帝汇报并请求责罚。但汉武帝欣赏他的善良与果断,并未降罪于他,反而提升了他的职位。
由于汲黯过于耿直,经常不留情面向汉武帝进谏或批评,他也因此经常被调职。但汉武帝对汲黯的器重并未因此减少,对他的谏言往往都会认真考虑和采纳。最终,汲黯担任淮阳太守一职,但因多病而病逝,享年七年后离世。
《汲黯列传》展现了汲黯的忠诚、正直与智慧。他虽性格刚直、行事独特,但却赢得了汉武帝的信任与尊重。他的事迹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官员对百姓的关爱与担当。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汲黯列传》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汲黯的一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对于为何汉武帝能容忍汲黯的下犯上行为,原因在于汉武帝对汲黯的才能与正直深为了解与欣赏。尽管汲黯行事有时过于直率甚至冒犯,但他的忠诚与智慧让汉武帝愿意给予他宽容与机会。这也体现了古代帝王对于有才干、有正义感的官员的欣赏与重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奇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