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种大灭绝将再次发生? 恐沦为荒废的行星
【奇闻速递】报道于9月12日的惊人发现,三叠纪早期的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让地球一度沦为荒凉的行星。英国利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维格纳尔及其团队研究成果揭示,这场灾难的根源在于地球表面温度过高的致命热浪,令大多数生物无法承受。而现如今地球表面温度的持续上升,不禁让人担忧是否预示着另一场大灭绝的来临。
在距今约2.47亿至2.5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地球刚从一场毁灭性的大灭绝中艰难复苏。那次灾难几乎消灭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包括大量的陆生植物。地球赤道附近的环境变得极其恶劣,几乎无法有生命存活。保罗-维格纳尔博士指出:“绿色植物努力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减缓地球升温,倘若没有它们,地球恐怕早已成为一颗巨大的温室。”尽管有一些生命体如顽强的蜗牛和蛤在极端环境中侥幸存活,但在接下来的500万年内,地球几乎成为一个无生命的星球。
为了这一灾难的真相,维格纳尔和他的研究团队对中国南部浅海区域收集的微小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片区域在三叠纪时期位于地球赤道附近。通过对化石中氧同位素的检测,他们发现当时赤道附近海域的海面温度竟高达约40摄氏度,这是一个对生命来说致命的高温。而现在的同一海域,平均温度仅为25-30摄氏度。
这一发现揭示了困扰科学家的谜题:为什么地球在三叠纪大灭绝后需要500万年才能恢复生机,而在其他大灭绝后数十万年就能恢复。维格纳尔博士忧心忡忡地表示:“理论上讲,这样的高温导致的灭绝事件未来仍有可能再次发生。”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自1880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上升了0.8摄氏度,而其中的2/3升温发生在1975年之后。尽管温度上升的速度如此惊人,但距离引发大灾难的气候仍有一段距离。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可能会在人类之前消失。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地球历史的惊人一幕,也提醒我们关注当前的气候变化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