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瓜咋成了金疙瘩(一线行走)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有了引路人,传统农业也能焕发新生机。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逄家桃园村,有一位名叫逄境明的村党支部书记,他的坚韧和实干精神,让这个小村庄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麦收之后,种植地瓜的时节悄然而至。逄境明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村委办公室和地瓜种植基地。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一起整地、起垄、覆膜、插秧苗、浇水,一丝不苟。逄家桃园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但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片繁荣的地瓜种植基地。
逄境明的回乡之路并不平坦。他原本在外经商,2014年被镇党委动员回乡带领村民致富。他迅速行动起来,拆除违章建筑、整治环境卫生,很快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庄下一步的发展和他乡亲们的致富之路成了他心中的一块心病。
有着多年经商经验的他认准了农业的巨大潜力,决定将重心放在村里的传统优势地瓜种植上。尽管开始时村民们的反应有些冷淡,甚至质疑他的决策,但逄境明坚信自己的选择。他亲自尝试种植,引进优良品种,并通过科学种植提高产量。当村民们看到土地瓜变成金疙瘩,他们也开始纷纷扩大种植规模。
逄家桃园村的变化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有了像逄境明这样的引路人,敢闯敢试,传统农业也能找到新的生机。成立红寨岭地瓜专业合作社,注册自己的商标,逄境明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其实,许多村子都有像逄境明这样的领头雁。他们常年在外奋斗,有着建设家乡的愿望。他们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使他们成为发展本土产业的行家里手,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动能。他们的存在,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领头雁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的敬佩和支持。
在逄境明的带领下,逄家桃园村从一个贫穷的村庄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地瓜种植基地。这个成功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只要有了正确的领导和正确的方向,乡村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干部,如有投稿需求可通过栏目邮箱yz8494@163进行联系。)《 》 ( 原载于2020年7月1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