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勇:谁来终结泛滥的“微信谣言”?
随着北京夏日的暖风吹拂,一场关于互联网谣言的调查报告也悄然揭开了面纱。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微信是他们遭遇网络谣言的“重灾区”。那些关于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谣言,如夏日午后的蚊子群般萦绕在人们的社交环境中。几乎七成的民众在面对这些谣言时,更倾向选择“宁可信其有”。有趣的是,识别谣言的能力竟然与性别有关,男性在这场“谣言考验”中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
微信,这款风头正劲的网络社交工具,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无论是工作之余放松片刻,还是与朋友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微信朋友圈已经成为我们的心灵驿站。甚至在一些部门,微信办公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的得力工具。正如有两面,微信这片信息的海洋中也夹杂着不少谣言的暗礁。那些健康养生、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的谣言,如同一场场信息风暴,混淆公众视听,甚至引发恐慌。
那么,谁来终结这些泛滥的微信谣言呢?网民自身应担负起责任。一些人热衷于转发真伪难辨的谣言,无形中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多数网友选择“宁可信其有”,这无疑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网民们需要强化网络安全意识,面对此类信息时,要仔细甄别、多方查证后再转发,为自己的言论负责。
除此之外,还需要主管部门和网络运营商的齐抓共管。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7%的人在面对真伪难辨的网上谣言时选择不相信。显然,只靠公众自身的甄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加强制度规范,强化监管。主管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网络信息监管,制定相关法规,严厉打击网络诈骗、网络等网络犯罪行为。网络运营商也要加强管理,对网民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完善信息的识别、分类,对含有不良内容的信息进行屏蔽、限号。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规范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空气。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抵制网络谣言的诱惑,让这些谣言如同夏日的蚊子一样渐行渐远。那时,我们将拥有一个更加清澈、真实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