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只是一座“从0到1”的城市(开放谈)
深圳,一座从南海渔村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传奇城市,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再次承担起重大使命。深圳的新定位,不仅是享受新的政策优惠,更是要在先行先试中探索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智慧。
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顾了特区的历史进程,并为深圳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圳的发展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三个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内向型经济到外向型经济的战略调整,以及从农业经济为主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转变。深圳的探索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发展,更在中国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中起到了桥梁和窗口的作用。
面对新的历史使命,深圳要进一步打造科技创新的全球标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才、知识、创新等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深圳需要在这些要素上集聚优势,推动“知识型开放”,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
深圳还需要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进行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深圳已经探索出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与环境,但未来还需要在更多领域探索更高标准的制度和治理模式,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打造国际一流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
深圳还要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及创新链上迈向高端,与全球体系对接。在研发创新上使劲,着力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这是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为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的必经之路。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中央支持深圳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从名不见经传的南海渔村到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的故事令人瞩目。未来,深圳将继续续写更多的“春天的故事”,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深圳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行动,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