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怎么来的 它有什么意义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起源与意义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我们俗称的“315打假”,是一个纪念并保护公民消费权益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源于一场对消费者权益的全球性保护行动,始于1983年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的纪念日。每年的3月1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成为了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促使全球消费者组织合作与交往的关键时刻。
这一节日的背后,与一系列曾经震惊全球的消费事件息息相关。苏丹红、毒奶粉、地沟油等等,这些曾经出现的有害食品,都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和警惕。这个节日的设立,旨在提醒我们每一位消费者,作为消费者我们拥有何种权益,应当如何捍卫这些权益。
其实,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设立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有着深厚的联系。1962年3月15日,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一篇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在这篇咨文中,他提出了消费者的四项基本权利: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以及呼吁的权利。这四项权利后来成为了全球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核心准则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消费者协会进一步确定了另外四项权利,包括满足基本需求的权利、公正解决纠纷的权利、掌握消费基本知识的权利以及在健康环境中生活工作的权利。这八条准则共同构成了现今全球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基石。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设立和广泛宣传,无疑为全球消费者权利保护工作的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各国纷纷响应,出台各种措施来保护消费者权利,如制定相关法律、加强质量检验、设立专门机构等。尽管有了这些努力,世界各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意味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每一位消费者都应该深入了解自己的权益,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不仅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日子。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保障自己的消费权益,享受到更加安全、公正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