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始,朝廷有一项奇怪的政策,朱元璋为什

生活趣事 2025-07-25 13:14www.198978.com天下奇闻怪事

自古以来,朝廷之中有一项颇为古怪的政策,看似带有地域歧视的色彩。在洪武二十六年,一项旨令从宫中传出,明确江西、浙江、苏松之地的人士不得担任户部的官职。这一规定在《吏部一·选官》中被进一步明确,浙江、江西、苏松人在朝廷选官时,被排除在户部的选择之外。似乎这项政策得到了发扬光大。

整个明朝的历程中,仅有两位皇帝违背了这一祖训,那便是建文帝和某位皇帝。这两位皇帝的下场众所周知,引人深思,甚至有人怀疑这其中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关联。入关之后,似乎出于对这种神秘力量的敬畏,或是吸取了建文帝和那位皇帝的教训,将朱元璋的这一旨令定为“祖训”。顺治帝在十七年五月曾明确下令,户部司员不得任用苏松常镇杭嘉湖之地的人,而这一切都有先例可循,后来的执政者也照例而行。

总有那么一些人不信邪。有一位皇帝便任命了翁同龢(常熟人)为户部尚书。翁同龢历经同治、光绪两帝,长期担任户部尚书一职。据说,翁同龢在任期间,曾克扣军费,这一行为被认为是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间接原因之一。

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实行这样看似古怪的政策呢?

在朱元璋早年征战的过程中,他在江浙地区历经磨难。例如,他在此地与张士诚多次交战。张士诚虽然打不过朱元璋,但也不投降,甚至当面辱骂朱元璋。得天下之后,朱元璋心中难免有些私心。

江浙地区富饶,是明朝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江浙人的学习能力普遍较强,入仕比例远高于其他地区。拥有“高觉悟”的江浙人士若与朝廷对着干,对朱元璋而言无疑是一种威胁。他降低了江浙地区的录取率,并颁布法令,限制江浙地区人士担任户部官员。这也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

江浙地区的税负也是全国之最。例如,苏州府每年需缴纳的夏税和秋粮高达280余万石,松江府需缴纳130万石。苏松二府的税负比全国许多产粮大省都要高。真是印证了那句“苏湖熟,天下足”。这也反映了朱元璋实行这一政策的经济背景。在此背景下,他对江浙地区实施特殊政策,也是为了维护朝廷的财政稳定和社会和谐。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98978.com 奇谋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轶事,奇谋网,奇闻异事,世界奇闻怪事,天下奇闻怪事大全,奇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