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伐齐能打下70多座城池 为什么这两座却打不
战国风云:齐国霸业的兴衰与燕国的复仇之路
战国时期,齐国因军师智谋而大败魏军,从此坐上了霸主的位置。齐威王以贤者为师,重视百姓利益,因此在诸侯中享有崇高威望。他的儿子却偏好武力,只看重自身利益,忽视了百姓的福祉。
燕国内乱之际,太子与国相发生冲突,齐威王借此机会打着帮助燕国的旗号进军燕国。燕国本为弱小之国,面对强大的齐国,无力抵抗。齐国攻入燕国后,大肆掠夺财物,无论是宫殿中的珍宝还是平民百姓的财产,无一幸免。
燕昭王继位后决心报复齐国。他广纳贤士,以最高礼节待之。不久,诸侯国的许多能人都慕名而来。其中,乐毅这位赵国人的加入尤为关键。乐毅在燕国实行变法,使全国团结一心,共同仇恨齐国。
时机成熟后,乐毅首先游说齐王攻打宋国的定陶。定陶是那个时期非常富饶的城市,齐国独占此地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不满。随后,乐毅游说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一同伐齐。齐宣王在梦中被惊醒,齐国军队面对联军一路溃败。其他诸侯得到满足后纷纷离去,唯有燕国军队在乐毅的带领下继续向齐国内地深入,意图一雪前耻。
在乐毅的指挥下,燕国军队在齐国土地上战斗多年,攻占了70多座城池,唯有两城未下——莒和即墨。乐毅之所以未能攻下这两城,原因在于他致力于长期统治,攻下城池后注重安抚百姓,建立郡县,这耗费了时间。作为卓越军事家,乐毅早已为长久打算,禁止抢夺百姓财物,为未来的统治奠定基础。
风云变幻莫测。当乐毅即将灭亡齐国时,燕昭王去世,其子燕惠王与乐毅关系不和,中了齐国的反间计。燕惠王解除了乐毅的兵权,让无才的骑劫接替其职务。
乐毅离去后,齐国人松了一口气。骑劫一上台就急于攻下剩余的两城,结果被齐国的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田单迅速夺回了失去的城池。燕惠王此时才后悔当初的错误决定。
这段历史展现了战国时期的波澜壮阔,诸侯国的兴衰、人才的流动以及战争的残酷。乐毅的智慧与决断、燕昭王的雄心壮志、齐国的兴衰荣辱,都在这一历史舞台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