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老百姓日常必需品,狗托当道,民不聊生,
食盐,一直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因此历代王朝都实行垄断经营。过高的官盐定价往往引发民间的反感,为了对抗高盐价,民间常常铤而走险食盐。历史长河中,不乏因反对高盐价而声名大噪的盐枭,如程咬金、钱镠等风云人物。
在宋朝时期,巧妙地运用价格手段,一面压低统购价,一面不断提高统销价。这种政策使得民间苦不堪言,不禁让人感叹旧王朝的不易。
随着宋军的征战,燕京故土得以光复。在辽人控制时期,燕京的盐价远低于宋国。光复后,地方官员为了敛财,竟然将盐价大幅提高。燕地百姓期盼中央能带来福音,却不料更加苦不堪言。
在历史的漩涡中,地方官对于辽民偷渡的事情往往选择低调处理,避免惊动朝廷。这些辽廷汉民在奏章中详细叙述了国内辽金之间的战争,揭示了辽帝国国土沦陷的危机。这些内容让徽宗皇帝眼前一亮,他决定采取果断行动。
马植与童贯在卢沟桥匆匆会面后,奉令潜回燕京从事地下工作。他联络了许多打算内附的汉人,默默积蓄力量。随着时机逐渐成熟,马植担心错过叛国的机会,于是主动越境投宋。
赵佶皇帝接见了马植,被其说辞所打动。若能收复燕云故地,不仅可光宗耀祖,还能青史留名。为了表示诚意,徽宗皇帝赐下马植新名字赵良嗣,并任命他为朝请大夫、秘阁待诏。
不久之后,另一个契丹绿林好汉董才也步赵良嗣的后尘。他冒险杀死牛栏山契丹监军,带着“投名状”越境投奔宋朝。徽宗皇帝越俎代庖封董才为“燕王”,董才则自立名号为“扶宋破虏大将军”。
政和七年(1117年)六月,山东地方官上报中央称在驼矶岛发现两艘搁浅的船。这些船上载有二百余名男女老幼,由高药师、曹孝才和一个法名郎荣的和尚带领,原本打算集体偷渡到高丽。他们却遭遇了飓风,漂流至宋境。这一事件令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波折与人生的无常。
食盐作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一直是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话题。从官盐定价的高涨引发民间,到宋朝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这一系列事件都反映了食盐背后所蕴含的历史韵味与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