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中课文原文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每个人都需要一位引导者,这就是师者的角色。师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义的传授者和困惑的解答者。韩愈的《师说》为我们揭示了师者的真正意义。
我们并非生而知之,每个人在求知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困惑。遇到困惑而不从师,那么困惑将永远无法解开。无论他出生的时间在我们之前还是之后,只要他在道上的理解先于我们,我们就可以向他学习。师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年龄,而在于他所掌握的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代的圣人,他们的成就远超常人,但他们仍然虚心向师请教;而今天的众人,离圣人的境界还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这就导致了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现象。圣人与愚人的差距,就在于他们是否愿意虚心向师学习。
对于自己的子女,人们会选择最好的师者来教导他们;但对于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这真是令人费解。那些教授孩子句读的老师,只能算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非真正的师者。只知道句读却不知解疑惑,有的人请教,有的人则不请教,只重视小事而忽视大道,我没有见过这种明智的做法。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他们不耻相互学习;而士大夫这类人,却以师弟子相称为耻。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说:“彼此年纪相当,道理也相似。”地位低的人他们觉得丢脸,官职高的人他们又觉得过于巴结。唉,师道的流失由此可见一斑!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被君子所轻视,但他们的智慧却反过来不及这些人,这实在令人感到奇怪!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学习。郯子这些人也许在才能上不如孔子,但孔子却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意味着弟子不一定比师傅强,师傅也不一定比弟子优秀。知道道理有先后,技能有专长,就是这样而已。
李氏子蟠,年仅十七岁,喜爱古文,六经及传都普遍学习过,他不受时代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之道,因此写《师说》赠予他。我们应该铭记师者的伟大和崇高,不忘初心,向他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