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皇亲竟能在隋朝兼五职,跻身四贵?
出身名门世家的苏威,早年便展现出睿智与多才的一面。在父亲离世后,他并未沉溺于悲痛,而是迅速调整心态,继续承担起家族的责任。他的聪明才智,使他深受太祖的赏识,袭爵美阳县公,并在郡里担任小功曹。
当时,宇文护是北周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权臣,权势滔天。他三次屠龙,无人能敌。苏威在大冢宰的欣赏下与他结亲,他并未因此沾沾自喜。相反,苏威有着更深的思考,他预见到盛极必衰的道理,因此选择逃进深山,躲避尘嚣。被叔叔逼去做官后,他选择了低调行事,上班时勤奋工作,下班后便归隐山林。
当宇文护走向末路被诛灭时,苏威因其女婿身份而未被牵连。周武帝亲政后,甚至提升了他的官职。苏威对权力并无太多兴趣,他继续隐居,对所有的官职都以生病为由拒绝。
直到北周局势混乱,苏威依然选择隐居,不参与政治斗争。当他被任命为丞相后,他在长安相府短暂停留了一个月。当得知杨坚等人要和他讨论北周禅位大事时,他再次选择逃跑,回归山野。
杨坚了解苏威的为人,知道他的拒绝并非真心想反对,而是不想参与权力的争夺。杨坚并未对苏威进行惩罚。相反,当朝代更迭后,苏威被封为太常卿、太子少保等重要职位。他不仅接受了这些职位,而且做出了许多大事。
他首先减免了赋税和劳役,这一决策源于他父亲的教诲,他知道和平时期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他还建议形成节俭风气,从宫中开始做起。他劝说隋文帝不要随意,并在法令修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所修订的《开皇律》成为一朝通用的法典。
苏威的勇敢与智慧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与赞扬。尽管有人指责他贪恋权势,但他依然成为“四贵”成员之一。他无论担任何种官职,都能做得相当出色,为稳固民心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事迹令人敬佩,他的智慧与勇气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不仅是一个聪明的政治家,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子。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权力和地位,而在于如何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