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
中新德国网报道,8月11日,据财政部德国网站消息,为响应我国灾后重建的需求,财政部联合多个部门在2017年5月发布了《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旨在助力各地迅速补齐小型水利工程方面的短板,进而提升我国防汛抗洪和防灾减灾的整体能力。
在这个宏大的计划中,特别关注了流域面积介于200至3000平方公里之间的中小河流治理。这些河流是我国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洪抗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此之外,方案还聚焦于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以及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的搭建。这些项目的资金筹措渠道多样化,地方需承担筹集资金的任务,而中央财政则通过水利发展资金给予一定的补助。
面对当前收支矛盾的严峻形势,中央财政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行动。水利发展资金的预算规模在2017年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幅高达10.84%。这一增长主要用于确保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的新增支出需求。这不仅体现了中央对灾后重建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我国在保障水利建设方面的坚定决心。
这项宏大的工程并非毫无头绪。中央财政在分配水利发展资金时,已经采取了因素法切块下达至各地的方式。同步下达的任务清单中明确指出了各地需要完成的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任务目标。这样的做法不仅确保了资金的合理分配,也保障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说到这一切的背后,不得不提的是那些正在建设的珠江等大型水利枢纽。这些枢纽以防洪为主,同时兼具发电、航运等多重效益,是我国大型准公益性水利枢纽的代表。这些工程的顺利推进,不仅对于防洪抗灾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展望未来,财政部将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督促各地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将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的高效使用,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的效益。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灾后水利建设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