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族东夷族的来源 历史上东夷族出生
东夷族的起源与演变
在古代,尤其是商朝与周朝时期,东夷是对东部部族的称呼。随着历史的推进,东夷的涵义逐渐演变,从对东部部族的特指,到成为对东方外族的泛称。在中心主义的天下观中,东夷与北狄、西戎、南蛮并称为四夷。
关于东夷的族称,最早的可考记录出现在甲骨卜辞中,关于尸(夷)方的记录为其最早的见证。在夏代,东方已有众多夷人的方国部落。古籍如《后汉书·东夷传》详述了九种夷,但实际上,“九”仅表示其数量之多,不必局限于九种。
商朝时期,甲骨卜辞中对东方与东南方的夷人有所记载,有的学者将其分为“人方”与“尸方”。其中,“人方”主要指的是商东南方的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靠海一带;“尸方”则指的是商东方与东南方的诸夷。到了西周时期,东夷的称谓正式出现在金文中,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王朝的劲敌。周公、成王东征的对象,金文中都概称为东夷。
随着历史的演进,东夷的范围和涵义发生了变化。西周前后两三个世纪观念上的变化,使得现在对东夷的研究工作辨析存在困难。学术界对西周时期东夷、淮夷、南淮夷到底指哪些地区的部落与方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大体上,东夷主要指的是海岱与淮河流域的民族和国家。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关于东夷的军事活动已涉周雒邑畿甸地区,其分布范围没有超出海岱与淮河流域。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成为泛指的东方民族和国家。先秦的东北夷,包括肃慎氏等。
东夷族的起源地主要在海岱与淮河流域,其历史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东部地区的民族交融与变迁。这一族群的文化、历史、地理背景等多元因素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身份认同和族群特征。更多关于东夷族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可以关注相关频道进行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