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打造供给侧结
在近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二届亚洲金融年会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发表了一场引人深思的主题演讲。他着重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在实践中真正落实降低成本这一关键议题。
刘尚希指出,尽管去产能等举措在理论上应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出现成本上升的情况。他以钢铁行业为例,详细解释了这一现象。在去产能的过程中,由于缺乏部门与地区间的协同,一些地方的炼钢企业因焦炭产能的减少而受到影响。原本在本地能够买到的焦炭变得难以获取,只能从更远的地方高价采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刘尚希强调,真正的降成本需要从全局出发,将“三去一降一补”视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制定者需要聚焦降成本这一核心目标,因为成本问题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复杂系统。他进一步指出,资金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定价机制的自主性对于降低企业成本至关重要。金融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刘尚希对金融改革的重要性有着深入的理解。他表示,现在需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特别是在资金配置上。过多的管制可能会削弱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监管能力、改变监管方式,甚至进行监管体制改革。信贷政策在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在监管当局指导下形成有差异的政策,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刘尚希还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及金融政策的协调是另一个重要方面。这包括货币政策、监管政策、信贷政策之间的协调。他强调,政策内部需要协调好,这需要系统性、整体性的思考,确保各项政策能够围绕一个总目标操作,避免相互冲突。
刘尚希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实践中真正落实降低成本这一关键议题。他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不仅要关注去产能等单一目标,更要注重整体协调,通过金融改革等举措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从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