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曹操被自家谋士暗算
曹操雕像揭幕与三国谋臣的信仰
近日,一幅民间流传的郭嘉画像在北京运抵许昌魏武帝广场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而更为震撼的是,高达6.95米的曹操雕像已经开始组装安放。雕像重量近200吨,底部积座的长度和宽度均为5米,由耐风化、不变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预计半月左右可全部安装完毕。这座雕像由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段海康等专家精心设计,历经多个环节最终呈现于世人面前。中新社发牛书培摄。
中新网于11月20日电报道,三国时期是中国战将和谋臣人才辈出的年代。曹操麾下的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著名谋臣,共同构成了这个历史时期的智慧之星。在看似团结和谐的表面之下,这些谋臣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同心同德。
学者汪宏华在北京高校的讲座中深入了这一话题。他提出,谋士们纷纷投到曹操门下,并非因为法家的哲学理念。实际上,法家在秦朝就已经失去了主流地位,其影响力远不及汉家的儒学。法家无法取代汉朝的统治哲学。排除那些因攀附权贵而加入的谋士(如蒋干、蔡和、蔡中等),大多数谋士的初衷并非为了追随法家思想。
相反,这些谋士在深入研究法和儒之后,开始向往一种能够将两者优点结合的新哲学。他们虽然不确定这种混合体的具体配合比例、实现形态和变化趋势,但他们坚信这是未来的方向,并愿意为此进行。当曹操展现出一些儒法糅合的特点时,他们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尽管曹操的儒法融合并不完美,但至少给人们展示了这种融合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这些谋臣的信仰,揭示了三国时期思想界的活跃与多元。他们不甘于现有的哲学体系,勇于追求新的思想融合,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曹操雕像的揭幕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纪念,更是对那段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如今,这座雄伟的曹操雕像矗立在许昌魏武帝广场,见证了三国时期谋臣们的信仰和精神追求。它似乎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辉煌背后的信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瞻仰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