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种大灭绝或再发生 恐沦为荒废的行星
近日,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揭示了三叠纪早期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的惊人内幕。这一事件曾使地球陷入荒芜,生命几乎消失殆尽。英格古生物学家保罗-维格纳尔及其团队发现表明,这场灾难源于地球表面温度飙升,使大多数生物无法承受。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地球表面温度的持续上升,似乎预示着类似灭绝事件可能再次上演。
回溯到2.47亿至2.5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地球刚从一场毁灭性的大灭绝中艰难复苏。那时的地球几乎失去所有生命,植物凋零,赤道附近的环境变得极其恶劣,令生命体难以存活。保罗-维格纳尔,这位来自英格兰利兹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研究中深情地表示:“绿色植物努力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掉导致地球升温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没有这些生命的力量,地球恐怕早已变成一座巨大的温室。”即使有一些生命体在极端环境中侥幸存活,如顽强的蜗牛和蛤等,但在接下来的500万年里,地球几乎变成了一个无生命的星球。
为了这次灭绝事件背后的原因,维格纳尔和他的研究团队对中国南部浅海中发现的细小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化石来自三叠纪时期的赤道附近海域。通过对化石中氧同位素的检测,他们发现当时的海面温度高达约40摄氏度,这是一个对生命来说“致命的高温”。而现在的同一海域,平均温度仅为25至30摄氏度。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三叠纪大灭绝的谜团,也引发了科学家的担忧。为什么地球在那次灭绝后花了如此长的时间才恢复生机?而其他大灭绝后恢复的时间则相对较短。维格纳尔指出:“从理论上讲,这样的灭绝事件有可能再次发生。”
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数据也令人警觉。自1880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8摄氏度,而其中的2/3升温发生在1975年之后。尽管升温速率看似缓慢,但科学家警告说,植物可能会在人类之前消失。我们必须警惕并采取行动,防止类似灾难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