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恒星周围具备宇宙生命诞生条件
探索宇宙生命的温床:白矮星周围的可居住区
据国外媒体报道,当低质量恒星逐渐走向生命的尾声时,它们会经历一场壮观的演化,变成白矮星。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看似黯淡的恒星,实则可能是宇宙生命的庇护所。它们发出的光,恰好可以为宇宙生命的维持提供必要的能量。这一发现打破了我们对潜在生命星球的固有认知,使得具有潜在生命存在的行星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普遍。
在众多的系外行星探索任务中,我们通常以寻找围绕G型主序星(如我们的太阳)的岩质行星为主。这样的行星被认为更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并演化至高级文明。白矮星作为一种由低质量恒星演化而来的特殊天体,似乎并不在此列。
在结束氢和氦的核反应后,白矮星会膨胀成一颗红巨星。随着外层气体层的逐渐剥离,仅留下核心物质,形成白矮星。由于其依靠电子简并压力进行支撑,白矮星具有极端的高密度,体积并不比地球大多少。尽管演化过程看似不利于生命的诞生,科学家们仍持开放态度。
这些“僵尸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区或许能满足液态水存在于行星表面的条件。由于白矮星形成时具有极高的温度,尽管其本身没有能量来源,却可以不断向外辐射热量。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过程可以维持液体水的温度达80亿年之久。这意味着白矮星周围的轨道环境有足够的时间来诞生宇宙生命并演化成高级文明。
最新的研究还发现,位于白矮星周围可居住区轨道上的行星可以获得合适波长的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更重要的是,白矮星周围的紫外线辐射并不强烈,其能量辐射方式与太阳有所不同。英国公开大学的研究人员卢卡福萨蒂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白矮星周围轨道环境可支持生命的存在。当模拟白矮星的光照射到有大气层的行星表面时,紫外线对生命的损害程度只有地球上生命接受紫外线的1.65倍。从剂量角度看,这一环境与地球非常接近。
这一发现为我们寻找宇宙生命提供了新的视角。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这些看似黯淡的恒星周围,发现生命的踪迹,揭开宇宙生命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