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的妻子有没有做过戴笠的情妇
近几十年来,关于戴笠的私生活传闻甚嚣尘上,其中涉及多名女性。传闻大多源自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军统人员所撰写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沈醉和唐纵的描述。传闻中有四位女性被指为戴笠的情妇,分别是胡蝶、叶霞翟、余素恒和赵霭兰。对于戴笠的艳闻,本文认为大多属于谣言或伪史。
关于戴笠与叶霞弟的艳闻,沈醉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有所描述。据沈醉所述,戴笠曾经将一个心爱的女学生叶霞弟送到杨虎家中学习礼节和交际应酬。这位女特务原本在上海三极无线电学校当事务员,与戴笠发生关系后得到了他的宠爱。戴笠将她寄在杨家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又送她去美国学习政治经济。回国后,戴笠设法让她在成都华西、金陵等大学担任教授,并尽力培养她。最终,戴笠将叶霞弟送给他最好的朋友胡宗南作为妻子,以报答胡宗南对他的帮助。
据称,戴笠与胡宗南的交情深厚,不仅在事业上共同进退,连妻子也能共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戴笠会亲自连夜乘汽车赶往南京,除了带两个司机轮流驾驶,还会带上两个女特务。其中之一便是叶霞弟,另一个则是赵霭兰。这两个女特务陪伴着他坐车,在他疲乏时便靠在女特务身上休息,以确保他能够保持精神,第二天仍然精力充沛地工作。
这些描述是否真实有待考证。对于这些传闻的真实性,我们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我们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对于涉及个人私生活的传闻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尽管这些传闻可能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我们不能将其作为真实的历史事实来接受和传播。
唐纵日记介绍:戴笠与叶霞翟的传闻背后
在1944年8月的日记中,蒋介石侍从室工作人员唐纵记录了一段关于戴笠与叶霞翟的传闻。这段记载似乎为沈醉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唐纵的描述中,戴笠对叶霞翟的深入了解更为深入。他为了掌握胡宗南的生活轨迹,精心培养叶霞翟。叶霞翟是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接受了特务训练,曾在上海工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戴笠送了几名女子去美国读书,叶是其中之一。为了掌控叶的未来,戴笠密切关注她在美国的一切活动。叶拒绝了他的监控,甚至拒绝了与胡宗南的通信经过他的检查。戴笠停止了她的费用,试图阻止她回国。
当叶霞翟在戴笠委托的监视人萧勃返国时,她竟然回到了重庆,重新与胡宗南取得了联系。这时,戴笠的态度又变得积极起来。
关于沈醉和唐纵的说法,有人质疑这是谣言。特别是叶霞翟与戴笠之间的关系,据查二人只是师生之谊,并无不当关系。
叶霞翟的生平经历显示,她在1930年考取浙江大学农学院附属高中,后转入戴笠执掌的浙江警官学校就读。毕业后,她进入上海光华大学学习。1936年,叶霞翟在杭州与胡宗南相识,后者对她展开追求,二人感情迅速升温并谈婚论嫁。随着抗战爆发和光华大学校舍被毁,叶霞翟的生活和学习轨迹发生了变化。她参加救护队并支援临时伤病医院,随后随校西迁成都。在美国求学期间,她获得了硕士学位并继续博士学业。
这段经历揭示了叶霞翟与戴笠之间的师生关系和她在战争背景下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变化。这段传闻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仍待进一步揭示。在风云激荡的年代,两位关键人物的故事悄然展开。叶获在战火中坚毅前行,终于赢得博士学位的荣耀。在春意盎然的季节,他携带着知识的力量,自美国启程归国,于六月的重庆重逢老友胡宗南。时间如梭,五年前别离的情景历历在目,此刻重逢,亦喜亦悲。叶获继续在人生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踏入光华大学与金陵大学的课堂,传授学问之光。岁月流转至和平的年代,叶随金陵大学复员回到上海。这些经历为他的人生注入了丰富的色彩和厚重的历史底蕴。而叶霞翟的名字也伴随胡宗南走入人们的视线。
关于传闻中称叶霞翟是戴笠的女秘书的说法,实在是有悖事实。无论是在抗战前还是抗战期间,叶从未追随戴笠奔波于烽火连天之地。传闻往往夹杂着虚构的元素,而真相往往隐藏在历史的深处。沈醉所言戴笠与叶霞翟等人的交往细节,似乎更像是凭空杜撰之词。叶在回忆录中,对戴笠的称呼为雨师老师,这一称呼更彰显了他们的师生关系,而非简单的上下级或从属关系。由此也可见二人的真实关系并非外界传言的那般复杂。
以常理推断,如果戴笠企图通过叶霞翟来控制胡宗南,那么他不可能会允许叶霞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从胡宗南的生活中消失。这段时间,胡宗南的私人日记里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叶的记载,似乎暗示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沉默。中国驻美使馆武官萧勃,身为军统纽约站站长,完全有能力帮助胡宗南与叶霞翟沟通。事实上,考虑到戴笠与萧勃之间频繁的电报往来,如果戴笠有意利用叶霞翟来影响胡宗南,他应该会趁叶因异地恋之苦而向戴求助之时,顺水推舟助其回国,而非让她继续海外求学。
接下来的大约一年时间里,日记中只有寥寥几次疑似与叶霞翟有关的记载。1943年5月25日的日记提到某君到访西安,住在北京饭店;同年11月5日,日记中提到与戴先生通话,嘱某君年内来渝;1944年6月16日,日记又提到某君自美来信和自渝来的信件。在《胡宗南日记》的索引中,这些某君被统一判定为叶霞翟。
但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叶霞翟的回忆录《天地悠悠》,1943年5月她并未回国,更无跑到西安与胡宗南相见之事。这个某君或许是通过其他渠道介绍给胡宗南的婚恋对象,比如孔二小姐。至于后三个某君,更有可能是指叶霞翟。据叶自述,她于1944年6月抵达重庆时,胡并未得知消息,也未派人接机。叶闻听胡前线危急,曾主动起草电稿请兰姐带回发出,希望能激励胡。胡日记中的某君来信,或许就是指的这些延迟收到的信件。至于自渝来的信件,则可能是刚刚发出的重庆来信(可能是电报)。
当叶霞翟回国后,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7月份,胡宗南来到重庆与叶相见,叶在胡的日记中的出现频率骤然增加。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们的交流:叶君转来两函,让胡感到愉快;夜与重庆叶君谈话,情意绵绵。二人之间也有矛盾。据《天地悠悠》记载,因胡无法承诺具体的婚期,叶母对胡是否值得托付终身有所疑虑;而胡的日记也反映出叶在给他的信中表达过类似的不安。
这段情感历程充满了曲折与复杂。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分离、重逢后的迅速升温以及随之而来的矛盾。这些都在胡宗南的日记和叶霞翟的回忆录中得到了体现。在风雨飘摇的1944年,胡与叶的情感历程遭受了无数波折。为了安抚叶的情绪,胡在11月17日敞开心扉,向叶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复信给叶君,胡表达了对收到四封信件的感激之情。十月之前,因战事无法赴蓉,他特地托人说明情况,希望叶能够理解他的无奈。他并未失信,也未曾让叶产生疑虑。附诗两首,以此表达他八年的孤独与寂寞。如同酸腐的日子和漫长的等待,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叶的思念。在重庆的华山,他期盼着年底能与叶重逢。
诗中透露出的柔情与期盼,英文部分更为直白地表达了胡对叶的深情。他希望叶能继续等待自己;若不愿等待,他也希望叶能找到世界上最勇敢最高贵的男人作为伴侣。这段中英交织的日记,展现了胡对叶的深厚情感。婚期的矛盾仍未解决,直至后来日记中多次提及此事,可见二人对此问题的重视。
回顾他们的恋情,自1936年至1939年,胡与叶经历了热恋,甚至一度谈婚论嫁。随着叶的远赴美国,异地恋使他们的感情逐渐淡化。在叶离去的日子里,胡的日记中她的身影变得微弱。这段时间,胡或许经历了其他的感情纠葛。但1944年叶回国后,他们的恋情迅速复燃。婚期的无法确定成为了他们之间的长期矛盾。
这段情感历程充满了曲折与等待。他们经历了热恋的甜蜜,异地恋的苦涩,以及婚期不确定的焦虑。胡宗南对叶的深情毋庸置疑,但面对现实的考验,他们的感情显得尤为珍贵。这段历史不仅记录了他们的情感波折,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背景。胡与叶的故事,是一部充满爱情与等待的史诗。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关于叶霞翟与胡宗南的关系以及戴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以下观点。
从各种证据和日记来看,叶霞翟与胡宗南之间的恋爱关系是自然而正常的,他们之间并没有隐藏着戴笠通过叶霞翟控制胡宗南的阴谋。胡宗南的日记中,他与戴笠的友谊极为融洽,而且戴笠死后,胡每年都会有所纪念,这一点也证明了他们之间是真诚的友情,而非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关于唐纵日记中记载的关于叶霞翟和戴笠的传言,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其中存在关键性的事实错误。唐纵虽然长期在蒋介石的侍从室工作,与戴笠有很多交往,但其关于戴笠与叶霞翟的关系的描述并非完全准确。叶霞翟并非戴笠为控制胡宗南而特意培养的女人。实际上,戴笠对叶霞翟的态度并非出于控制胡宗南的目的,而是出于其他复杂的个人和情感因素。
具体到唐纵日记中的几个事实错误,因为香港沦陷后航运中断,叶霞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接到过来自胡宗南的信函。如果戴笠真的想用叶霞翟来控制胡宗南,他应该会利用军统局的电报系统帮助叶与胡的通讯。但实际上,戴笠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听任他们的通讯中断,感情疏远。这一点恰恰证明戴笠并没有意图通过叶霞翟来控制胡宗南。唐纵日记中提到戴笠停止了叶的费用,但实际上,戴笠并没有这样做。相反,在叶霞翟接济断绝后,戴笠还曾经私人掏腰包负责叶的学费。这些事实错误表明唐纵日记中的描述并不完全可靠。
从各种证据和日记来看,叶霞翟与胡宗南之间的关系是自然而正常的恋爱关系,并没有涉及到戴笠的控制和阴谋。而关于唐纵日记中的描述,也存在一些关键性的事实错误。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不被传言和谣言所迷惑。为何存在关于戴笠与叶霞翟关系的谣言?其背后原因,或许与以下分析有关:
叶霞翟在美国求学期间,戴笠对其学业及回国事宜的指示和协助,在传言中被扭曲和误解。在传言中,戴笠似乎有意通过叶霞翟来控制胡宗南,因此阻止叶回国。深入分析戴笠的行为,我们发现他一方面确实阻止了叶的回国,另一方面又并未停止对其资助,这更接近于他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学业的支持,而非有意控制胡宗南。戴笠的这种做法可能是出于对国家大局的考虑和对叶的深层次培养计划。而这一切在传言中被过度解读和曲解。
在叶霞翟1944年回国的过程中,也存在传言与现实不符的情况。传言称叶瞒着戴自行回国,戴见到叶与胡的联系接上后才恢复笑脸。然而根据历史记录,叶回国的过程得到了戴笠的协助,包括购买机票和安排船位等。这些事实在传言中被忽略或误解,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他们之间关系的误解。
传言往往具有传播便利、易于接受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接受简单、直接、易于理解的信息,而忽略复杂、繁琐的事实。关于戴笠与叶霞翟关系的传言可能在传播过程中被简化、扭曲和误解。
个人情感和立场也可能影响对传言的接受程度。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根据自己的情感和立场来解读传言,从而忽略了事实真相。关于戴笠与叶霞翟的关系,可能也存在这种情况。
《我所知道的戴笠》中的隐秘:戴与叶的传闻起源
在沈醉的《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关于戴与叶的艳闻,实际上起源于1944年的一场流言。那么,这场流言为何会在那一年涌现呢?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值得关注的事实?
这场流言应时而起。1944年,叶霞翟回到重庆,随后在7月与胡宗南在重庆有一次关键的相见。就在8月中旬,唐纵的日记记录了他所听闻的关于戴笠利用叶霞翟来控制胡宗南的流言。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流言与叶、胡的恋情有关,更与宋美龄和宋霭龄姐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胡宗南的日记中,虽然未提及他与叶霞翟的相见,但却记录了他与宋家姐妹之间的微妙关系。例如,7月6日,胡宗南在山洞主席官邸会见了夫人及孔二小姐,其中的情感纠葛似乎颇为复杂。
据胡宗南之子胡为善透露,宋美龄曾有意将孔二小姐孔令伟许配给胡宗南。虽然表面上胡宗南不好推辞,但他在暗地里设法避免这场婚姻。同样,熊向晖也提到,实际上是宋美龄,而非陈立夫,打算将孔祥熙的二女儿孔令伟介绍给胡宗南。当胡宗南到重庆时,他故意穿士兵衣服,对宋美龄委托的说媒人表示,在抗战期间他不谈个人婚姻问题,坚持不结婚,理由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些事实暗示,1944年出现的关于戴与叶的流言,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流言,而是与当时的政治、军事以及高层之间的复杂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沈醉在书中的描述,实际上是对这一系列事件的一种解读和反映。这些背后的故事,为我们揭示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真相的一角,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这样的故事引人入胜,充满悬念和情感的纠葛,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对人性的深入。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段历史,也让我们对人性和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与事件因为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人费解的谜团。胡宗南和叶霞翟之间的恋情,便是其中之一。当我们将宋美龄这一因素纳入考虑时,许多原本难以理解的事情便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胡宗南无法向叶霞翟承诺一个明确的婚期,原因或许与宋美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1942年,戴笠阻止叶霞翟回国,也是为了维护与宋美龄的关系,避免与宋美龄交恶。叶霞翟在1965年出版的回忆录《天地悠悠》中,对于被戴笠阻止回国的原因没有做出任何解释,这或许也是为了顾及宋美龄的颜面。
胡宗南的日记也透露出一些让人费解的情节。在1944年7月6日的日记中,他提到孔夫人态度的转变,这背后或许也隐藏着与宋美龄有关的秘密。据叶霞翟的回忆,胡宗南当日的行为是一种秘密联络,使用了化名叶重庆,这一切都是为了何事?
容太太的流言与戴笠、宋美龄及宋子文之间的纠葛,绝非偶然。在宋子文与孔祥熙的权力斗争中,戴笠的立场与宋子文紧密相连。在1943年,戴笠铁腕无情地处理了林世良案,这一行动使他与孔祥熙的关系恶化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与宋美龄的关系也随之急剧恶化。
那年9月10日,贝祖诒在致宋子文的电报中详细描述了戴笠的困境。与此孔夫人与某位人士的情感日益恶化,这一变化成为了缉私处人事变动的原因。当蒋夫人回国时,她对这位人士的态度更加冷淡,甚至对外宾表示将令其出国。尽管委座对这位人士仍有信心,但他在应对困境时的痛苦显而易见,这使得委座也感到左右为难。宋子文在接到贝祖诒的电报后,立即回电关照戴笠的生活,要求若戴在经济上遇到困难,可立即得到接济,无需事先通知。这一举动进一步证明了戴笠与宋子文之间的紧密关系。
到了1944年6月,有关戴笠利用女色来控制胡宗南、对抗宋子文的流言甚嚣尘上。这一时期正值孔祥熙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之际。同年六月,鉴于孔祥熙在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已达顶峰,蒋介石命令其赴美参加国际会议,以此为契机,希望孔能主动辞职。孔祥熙一方面表示请辞,另一方面则通过宋霭龄和宋美龄的渠道寻求蒋介石的挽留。为了保住孔祥熙的地位,宋美龄甚至将财政部的责任归咎于宋子文,并当着外国记者的面将其抛出。这一举动导致宋子文在6月17日给李石曾的电报中愤然表达了对宋美龄的不满和指责。据称,蒋夫人曾告诉美国女记者霍明威夫人,指责宋子文财政部的人员办事不力,并声称大部分人员是孔祥熙任职期间的遗留问题。这一消息被记者告知给总统夫人后,引发了蒋介石周围人士对宋子文的极度敌视和打压。
在1944年的重庆,孔祥熙深陷政治危机之中。与此宋子文在孔宋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而宋霭龄和宋美龄为了保住孔氏势力也在努力周旋。这一时期,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各派势力的明争暗斗更是引人注目。
一个与这一切似乎无关的人物悄然出现在重庆——叶霞翟。他离开国家已经五年之久,与戴笠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这一次他在重庆与胡宗南秘密相见,这无疑是一场背后蕴藏着巨大阴谋的相见。与此戴笠与孔祥熙的关系已经势同水火,他与宋美龄的关系也变得十分紧张。孔夫人在面对胡宗南时态度冷淡,与之前的态度截然不同。而胡宗南、戴笠和宋子文等人组成的反孔同盟却因为一些女色流言而陷入困境。这一切似乎预示着更大的政治风暴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在戴笠的生活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余素恒。在各种流言蜚语中,余素恒被传为戴笠的情妇。许多在1949年后留在大陆的原军统人员都声称余素恒是戴笠的情妇,甚至提到戴笠曾有意与她结婚。这些流言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秘密和故事。唐生明曾提到戴笠曾使用化名余龙来讨好余素恒。黄康永则声称戴笠曾奸污过余素恒并有意与她结婚。王方南和沈醉也都提到了戴笠与余素恒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她的喜爱程度之深。这些都让我们不禁对这段历史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好奇。
这段历史充满了曲折和戏剧性。政治斗争、权力争夺、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背后的阴谋和流言蜚语都使得这段历史更加引人入胜。无论是孔祥熙的政治危机、宋子文的崛起还是戴笠与余素恒之间的流言蜚语背后都隐藏着更多的故事和秘密等待我们去发掘和解读。让我们继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寻找更多的答案和真相吧!从史馆藏的戴公遗墨中,我们得知戴笠对余素恒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深切关怀。余素恒,又名余叔恒,在美国留学期间,戴笠与美国方面的密电通讯本交由其保管,可见信任之深。当余素恒身体抱恙时,戴笠多次致电询问其病情,并关心其春假的安排,嘱咐萧勃夫妇劝其保重身体,学业为次要。余素恒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芝加哥,其夫君陈鹤梅专攻政治经济学。而在学术之外,余晚年还担任了中美教育基金会会长等职务。
再来说说戴笠与赵霭兰的关系。赵霭兰是军统干将魏大铭的妻子,与叶霞翟关系亲密。关于赵霭兰是戴笠情妇的说法,主要来源于沈醉的著作《我所知道的戴笠》。书中描述,赵霭兰和另一个女子陪伴戴笠坐车,他在劳累时会靠在她们身上休息。魏大铭公开申请与赵霭兰结婚也得到了戴笠的批准。沈醉的这段描述存在事实上的错误。
赵霭兰与戴笠之间更多的是师生之谊,而非特务关系。赵霭兰早年嫁给商人余吾外,曾参与地下党的工作。她的弟弟赵心曾利用其在川东公司的职务帮助地下党人发展地下组织。但后来因赵霭兰与余吾外的离婚并改嫁给军统电讯处处长魏大铭,赵心与魏的关系密切后,党组织觉察到赵心可能不可靠,于是果断断绝与其关系。这些历史事件也在叶霞翟的《天地悠悠》中有描述。至于赵霭兰早年的优裕生活,也有资料可佐证。值得注意的是,赵霭兰并没有在戴笠手下做过特务工作。这些深入的历史细节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历史场景,也揭示了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赵霭兰与魏大铭于1943年3月5日喜结连理,而这一时刻,恰好与地下党撤离川东公司的安排不谋而合。值得注意的是,沈醉在1949年前的日记中,对魏大铭和赵霭兰的婚姻并未提及任何艳史相关的描绘。
在魏大铭的婚礼当天,沈醉的日记里更多的是关于工作和他人的评价。沈醉描述魏大铭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自己在魏的手下工作感到光荣。尽管生活尚未安定,但他已经心满意足,甚至期待能继续这样的生活。晚间参加魏大铭的婚礼时,沈醉表达了对婚礼破坏纪律的暗示,并明确表示不会原谅这种行为。
介绍胡宗南背后的故事——胡宗南的妻子与戴笠的情愫传闻
口述:胡为善、熊向晖,整理:李菁,原文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41期。胡宗南,这位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引人关注。近期,关于他的妻子与戴笠之间的情愫传闻甚嚣尘上。这是真的吗?让我们一起其中的奥妙。
熊向晖曾在胡宗南身边服务了二十年,对此事有所提及。在《在胡宗南身边的二十年》一书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P306),他详细描述了胡宗南的生活点滴。唐纵的《在蒋介石身边八年 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群众出版社,1991年,P453)也为我们提供了线索。这些资料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和质疑:胡宗南的妻子是否真的曾经做过戴笠的情妇?
历史学家蔡登山在《胡适也喜欢陆小曼吗?兼谈沪上两大名媛》一文(《历史学家茶座》2008第2辑,P93)中提到了一些关于名媛的传闻和八卦。这些传闻似乎与我们的主题有关,但究竟真相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关于戴笠与胡宗南妻子的关系,一些电文资料或许能为我们揭示一些线索。郑会欣在《从宋子文赴美期间电报看战时重庆官异动》(收录于《宋子文生平与资料文献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P258)中提到了与此相关的一些电报内容。戴公遗墨中的一些资料(典藏號144-010199-0004-004等)也许能为我们揭示真相。
《曾宝荪回忆录》(岳麓书社,1986年,P160)以及彭歌的《自信与自知》(三民书局,1980年,P223)等书籍也可能涉及到相关话题。还有一些关于川东公司统景办事处的活动资料(收录于《江北县党史资料汇编 第1辑 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沈醉日记中的记录(如1943年3月5日的日记),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线索。这些资料共同构成了关于胡宗南妻子与戴笠关系的丰富背景。
尽管这些资料和传闻让人浮想联翩,但真相究竟如何仍然不得而知。更多关于胡宗南及其妻子的故事,请关注奇事网频道,我们将持续为您揭示更多历史背后的秘密。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真相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