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模型调整
北京商报报道,近期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发布公告显示,近期部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根据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状况的判断,主动调整报价模型,陆续淡出使用“逆周期因子”。公告指出,这一调整旨在提高报价模型的透明度、基准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是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中市场主体作用的体现。据了解,“逆周期因子”自2017年5月底亮相以来,在外汇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针对这次调整,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初衷是在特定时期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羊群效应”,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归基本面。现在,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理性,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弹性增强,有条件逐步淡出“逆周期因子”。中国货币网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年内累计升值约4%,即期汇率和离岸汇率也呈现升值趋势。周茂华指出,随着利率和汇率改革的深化,人民币弹性明显增强,经受住了各种考验。中银(香港)金融研究院经济学家丁孟认为,报价行淡出使用“逆周期因子”是参考了国际市场其他货币价格以及基于外汇供求关系。这一举动更多地把汇率定价的决定权交还给市场,与央行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的导向一致。值得注意的是,10月10日央行宣布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这被视为促进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创下新高。截至10月27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所下调。中国行长易纲在近期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地发挥其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他也强调了人民币国际化要坚持市场主导,监管当局主要任务是减少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限制。此次部分报价行淡出使用“逆周期因子”是市场趋于成熟和理性的体现,也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的体现。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人民币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更好地发挥其在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