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劳动力“有事做、能做事”——云南千方
在云南的通海县高大乡,云南金汉光纸业有限公司的车间内机器轰鸣,这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这里,贫困农民雷志楠正在餐巾纸自动化生产线上劳作。因为家庭的经济压力,他在企业复工后便来到“就业扶贫车间”工作,每月收入稳定,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有了这份工作,家里的生活一定会逐渐好起来。”
金汉光纸业是一家制造和销售生活用纸以及中、低端包装纸张的企业。在当地部门的倡导和帮助下,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目前,企业已经吸纳了周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5名,占全体员工比例的十分之一。这对于推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无疑是一种重要、快捷且稳定的脱贫途径。
云南省在疫情防控和稳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的策略。对于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致富的贫困劳动力,云南省一方面鼓励他们依托重点企业、扶贫车间等就近就业;另一方面则通过优化调整城乡公益岗位,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目前,全省已有1479个就业扶贫车间复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超过2.8万人。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吸纳了更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
昭通市大关县的贫困户郑吉敏一家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们一家六口人曾因为疫情的影响而担忧无法外出找工作。感谢的组织,他们乘坐“滇粤号”列车前往广东各地务工。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稳就业工作,帮助贫困人口及时外出就业,云南省人社部门积极与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劳动力转移就业集中的省份进行对接,搜集各类招聘信息,及时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点对点的输送服务,截至3月底,云南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经超过200万人。
云南省扶贫办主任黄云波表示,他们将努力推动本地就业和转移就业并行发展,力争全省贫困劳动力就业总量达到300万人,确保贫困劳动力能够有事做、能做事、有收入,实现“应就尽就”的目标。这一举措不仅帮助贫困劳动力脱贫增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