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评星巴克赶走民警
近日,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关于星巴克的热议。起因是一则社交媒体上的帖子,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应。那么,星巴克是真的傲慢,还是舆论过于敏感了呢?
事件回溯到2月13日,在重庆某星巴克门店,正在执勤的民警在店内吃盒饭时,被店员要求换地方,理由竟是这样会影响品牌形象。此事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人纷纷表示不满,纷纷前往星巴克官方微平台表达愤慨,甚至组团给星巴克打出“半星差评”。
随着舆论的升温,星巴克客服回应正在核实此事,并表示若属实会对涉事员工进行处理。同时强调,星巴克并没有禁止在店外就餐的规定。紧接着,星巴克官方也发表回应,称当时只是门店伙伴与民警在协调座位时,因言语不妥引发了沟通误会,坚决否认了驱赶和投诉民警的行为。
知名评论员胡锡进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此事应该初步定为“偶发事件”,并建议大家可以翻篇。老胡还担心事件被过度炒作,担心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此事破坏警民关系。
就事件本身而言,如果驱赶和投诉民警的行为并不存在,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星巴克员工在与民警沟通时的用词不当。虽然门店希望顾客能在户外客区就餐,但在与民警协调座位时,使用了不当的言论,这无疑是不应该的。
我们可以理解星巴克作为生意场所,希望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但尊重和理解执法的民警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起事件中,舆论有时候可能过于解读了。正如胡锡进所说,这起事件应该是一起偶发事件,没必要过于炒作。
对于这起事件,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星巴克的“洋品牌”身份。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事件本身,以及涉事门店和员工的责任。对于犯错的公司和员工,应该让他们承担应有的责任。但与此我们也不应该因为个例事件就对整个品牌进行过度批评。
民警执勤的辛苦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而星巴克也应该是良好治安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将关注点放在事件本身,客观讨论和处理此事。对于犯错的公司和员工,确实需要付出相应的责任和代价。但不应该将此事上升到洋品牌傲慢和警民不和谐的层面进行讨论。